本文内容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关于陈丹青的女儿,以及陈丹青的父亲的资料,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 1、陈丹青的人物概述
- 2、陈丹青女儿学的什么专业
- 3、陈丹青下乡在哪
- 4、陈丹青结过几次婚
- 5、如果陈丹青当选全国美协主席你会支持吗?
- 6、陈丹青:年轻人不要学绘画,王华祥讽刺:早已没年轻时期的才华,真的吗?
- 7、从准大师沦为臭公知,陈丹青究竟都做了什么事?
- 8、陈丹青和陈丹燕是亲戚吗?
- 9、陈丹青 这名字是后改的 还是一开始就叫这个?
- 10、25岁小伙考研,英语试卷上写“不懂外语”,为何还会被央美录取?
本文提供多篇内容参考,可直接点击跳转详细解答
陈丹青的人物概述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祖籍广东台山市三合镇良村,艺术家,文艺评论家,学者。自幼喜欢绘画,在初中毕业还是个16岁的孩子时,即被“文革”流放农村。1970年至1978年,陈丹青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远离亲人,在水深火热的生活劳动中仍坚持自习绘画。期间创作连环画《边防线上》《维佳的操行》,油画《泪水洒满丰收田》等等,并入选“全军美展”“全国美展”。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已是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陈丹青属于初中文化,自学成才,在多个领域成就斐然。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使他获得了一纸文凭。
1980年,陈丹青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油画——《西藏组画》而成为中国艺术界巅峰人物,引起极大轰动,至今余韵不绝。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1982年,陈丹青辞职移居美国。2000年陈丹青回国并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因对教育制度的教条、刻板难以认同,陈丹青遂于2004年10月愤然辞职。再次轰动社会,并引起极大关注。 临摹扑克
1953年,陈丹青出生时,他的父亲陈兆炽因喜爱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为他取名“丹青”;翌年小儿子出生,取名“丹心”。陈丹青在上海闹市区石门一路的石库门弄堂里长大,自幼喜欢画画。“从小就想当个画家,闷着想,但很明确。”陈丹青说,“我的父亲陈兆炽,是第一位引导我热爱文学、热爱艺术,教我文艺理论,最初给予我文艺立场的老师。”
陈丹青4岁那年,父亲被戴上“右派”的帽子,又因爷爷陈砥中是黄埔军校学员,所以家里的书籍、画册被一扫而光。陈丹青难过得整天没说过一句话。父亲宽慰他说,没有画册临摹,可以到公园、马路去画。后来有一天,父亲捡到一张扑克牌,背面是侨居意大利的俄国画家的杰作《意大利姑娘》,拿回家送给了陈丹青临摹,他竟然画得栩栩如生。
初学油画
陈丹青14岁那年,开始跟着学校的美术老师到处去画毛主席像。登上脚手架,在好几米大的铁皮或墙面上画,两年画了120多张毛主席像。最大规模的是在上海郊外靠东海的地方,叫吴泾化工厂,居然也请陈丹青去画,与两个工人画家爬上五六米高的大铁皮画毛主席像。陈丹青白天画像,夜晚临摹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的素描。
陈丹青第一幅涂抹的“油画”,是用别人送给他的颜料临摹列维坦的风景画,画在涂了上海叫做“鱼皮胶”的小纸板上。画完后大为得意,立刻举起来,朝着电灯泡欣赏油画的反光,可是毫无光亮,后来才知道那是水粉色。因为很多抄家物资流到上海,使陈丹青有机会临摹到欧洲的油画资料。当他第一次看到世界美术史图册时,激动不已。这些都为他以后画《西藏组画》埋下伏笔。
陈丹青女儿学的什么专业
美术专业。
陈丹青的女儿是陈夜谭,受其父亲的影响和熏陶,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国画系。
陈丹青,男,祖籍广东台山市三合镇良村,1953年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陈丹青下乡在哪
陈丹青下乡在江苏北部。1953年,陈丹青出生于上海,名字出自父亲最喜爱的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也成为他这半生不惧生死,坚守艺术信仰的写照。
陈丹青结过几次婚
陈丹青是一个敢说的画家,他的油画最为著名,他自学成才有人说他是通才,上过很多访谈节目和演讲,对很多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曾经入职清华成教授、博士生导师,后因为招生制度有分歧愤然辞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他的经历丰富,感情史呢?女儿陈夜谭结婚了吗?他有几任妻子?

陈丹青1953年生于上海,1980年以《西藏组画》轰动中外艺术界,靠这个一下子大开知名度,这组油画至今还无人能超越,具有重大的社会思考意义。除了绘画陈丹青还出版文学著作十多部,是目前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批评者,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也很先进。

陈丹青的老婆黄素宁,比陈丹青大三岁,出生于山东烟台,也是一名画家,两人婚后育有女儿陈夜谭,取自天方夜谭,和陈丹青有很多工作上的接触,两人还一起合作过《进军西藏》黄素宁出身也不简单,其父是当时南京军区的一位高级官员。

所以七十年代末陈丹青的作品也是借了老婆的光,后来陈丹青去了美国发展,黄素宁后来也去了美国靠打工经商来赚钱养家,不管什么艺术家没出名之前,也是要考虑生计温饱的,在美国渡过了20多年的时光决定回国,一回国便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导师身份。

为女儿画像
陈丹青的女儿陈夜谭在8岁的时候就随父亲到了美国纽约读书,至今已经35岁,不知道有没有结婚,陈丹青曾爆料女儿向他咨询同性恋结婚的事情,这么说女儿可能是一位同性恋。

1976年,黄素宁在南京艺术学院国画系毕业,主动要求去西藏工作。黄素宁认为,这并不是赶时髦。为什么都要集中在繁华的大城市呢?历届全国美展,总没有西藏的作品,可以使自己得到更好的发挥。
如果陈丹青当选全国美协主席你会支持吗?
这个问题的标题应该是有问题的,是不是应该是“如果陈丹青当选中国美协主席你会支持吗?”?
我觉得陈丹青当选全国美协主席(应该是中国美协),只要符合法律手续和程序,能够对中国美协有益的决定,我们都应该支持的!任何一个能够当选美协主席的人,都应该获得大多数人的投票吧,应该是符合大部分人的心愿,作为少数人应该服从多数吧!
首先,我们都知道当选中国美协主席,不是自封的,也不是某个人决定的,应该符合选举程序和选举过程的,是经过层层选拔的,整个过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有问题,早就该发现和暴露出来,不应该到这个时候才开始谈论,更不应该是事后讨论。
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中国美协:中国美术家协会简称“中国美协”,它是由中共中央书记处领导,中共中央宣传部代管的由中国各民族美术家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全国政协的发起单位之一,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
它的作用是带领大家研究美、发现美、创作美并出版发行与之相关的作品,是提升审美品位的,就像书法家协会、作家协会等一样,指导中国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任务的。
主席都是“大家”担任:我们知道,中国美协于1949年7月21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宣布成立,历届主席都是美术界的“大家”,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徐悲鸿就是第一届主席,1953年齐白石担任主席,这些年来成绩斐然,为全国人民带来了无数美的享受作品,同时也配合着中国教育界,培养出无数的后备人才。
陈丹青何许人也?
有着“知青画家”美誉的他,堪称自学成才,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在农村开始“修理地球”从事农业,但是陈丹青没有随波逐流,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性,坚持自学,并且打破常规,当时他仅16岁,不要说现在16岁的孩子,就是过去,像这样有主见,有独立想法的人都不是很多,并且他还能够坚持下来,这样的品性都是常人不具备的。
摘自百度百科:1953年,陈丹青出生时,他的父亲陈兆炽因喜爱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为他取名“丹青”;翌年小儿子出生,取名“丹心”。陈丹青在上海闹市区石门一路的石库门弄堂里长大,自幼喜欢画画。“从小就想当个画家,闷着想,但很明确。”陈丹青说,“我的父亲陈兆炽,是第一位引导我热爱文学、热爱艺术,教我文艺理论,最初给予我文艺立场的老师。”
坚持和创新是艺术之本,学习固然重要,发扬和创新同样功不可没,陈丹青的作品和成绩无需我来罗列,信息如此发达,网上一搜,就能获得详实的资料。
无论谁担任中国美协主席,只要他不违背美协的初衷,能够完成自己的职责,对中国的美术发展有利,我们都应该支持他,只要他获得的程序合规,选举合法,不是吗?你们觉得呢?欢迎留言。
陈丹青:年轻人不要学绘画,王华祥讽刺:早已没年轻时期的才华,真的吗?
陈丹青被称为是画家中的叛逆者,作家中的业余者。
他的作品带着自己独特的风格,有人喜欢他,也有人贬低他。
陈丹青
陈老师总喜欢说一些观点异样的言论,以至于总是被同行们口诛笔伐,中央美院院长王华祥就曾与陈丹青打起了口水战。
1953年8月,陈丹青出生于上海,他的父亲热爱文学,热爱艺术,在陈丹青还小的时候就带着他学习文艺理论,父亲也成为带领他走进文艺世界的老师。
慢慢地,陈丹青接触到了绘画,甚至想着长大之后要当个画家。
当时家里没有临摹画本,他就在马路边、在公园里用石头画,只要能画的地方全被他画个遍。
后来有一天,父亲捡到一张扑克牌,背面是侨居意大利的俄国画家的杰作《意大利姑娘》,随手拿回家给陈丹青临摹,令人想不到的是,陈丹青竟然画得如此相似。
那个时候的他还没有系统的学习绘画,足以证明他很有绘画天赋。
后来一直到14岁时,他才正式跟着专业老师学习绘画。
那段时间,他跟着老师到处去画主席像,2年之内画了120幅画像,绘画的手法越来越熟练。
随后开始接触油画,有一次他看到列维坦的风景画作品,雅兴高涨,就用朋友送的油画颜料进行临摹,成品出炉后,他自己端着作品审视了很久,觉得还蛮不错!
这种成就感让陈丹青喜由心生,对绘画的自信心愈发强大。
后来由于社会动乱,陈丹青也被迫远离亲人,流落到农村。
在农村,生活自然不如以前,一个城市里长大的孩子,面对这样的环境,内心无比煎熬、绝望,但想要生活下去,就要努力劳作,他开始每天干农活,下地插秧、搬谷子等等。
即使生活已经这么苦了,他还是坚持绘画,此时,也只有绘画能带给他一丝欣慰。
在他20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领导看到他的绘画作品,十分欣赏,于是把他调到一个连环画学习班。
从这里开始,他再也不用下田劳作,真正开始以绘画技能谋求生存。
慢慢地,生活也渐入佳境,除了画连环画,他还开始了油画创作,陆陆续续有不少作品出世,开始在绘画领域小有名气。
1976年时,陈丹青的才华被人发掘,调他去西藏搞创作,由此他开始了西藏之旅。
这场西藏之旅对陈丹青来说具有很深刻的影响。
西藏的环境带给陈丹青很多创作上的灵感,在这里,他想到了一个关于少数民族的特殊题材,创作了大型油画《泪水洒满丰收田》以及《进军西藏》等。
4年之后,他再一次踏进西藏,这次比上一次更有感觉,灵感源源不断,创作了七幅油画以及一沓速写。这七幅油画被人们称为《西藏组画》。
《西藏组画》的完成,引起了很多美术圈的议论。很多文艺报刊纷纷报道,这组画也成为中国美术界的里程碑,被誉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
因为这组画,年仅25岁的陈丹青一夜成名。他在画界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不管是人还是作品,都被广泛关注。
学无止境,陈丹青想要充实一下自己。他想学习西方的绘画技术,感受西方油画的创作意向,于是,他决定移居美国。
西藏组画
在美国时期,陈丹青日夜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开始实践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还成功举办了自己的画展,渐渐地,在美国的画界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远离故乡,他看不到自己的归途,最终,还是决定回国发展。
回国后的陈丹青,除了绘画之外,他还开始写作。他喜欢把一些画中无法表达出来的东西,用语言来表达。
但他的文学作品中充满“丧”意。他的生活和所呈现的作品充满了矛盾,一边意气风发,充满斗志,一边又陷入迷茫,不知所归。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论。
中央美院院长王华祥最先忍不住,顶着舆论的压力批判陈丹青。
王华祥认为他只是表面华丽,其实已经没有年轻时期的才华,讽刺他只是靠着往日的光芒,实则空虚无物。
王华祥的评价苛刻,言语犀利,把陈丹青说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伪文人。对于这些言论,陈丹青没有正面回应。
而是在2014年的时候,出版了一本名叫《无知的游历》的书,这算是他对王华祥院长的回应:
“王华祥院长说我是个混混,我先承认我无知好了。”
两方的这场争论,两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与出发点。
对于王华祥来说,他身为美术学院的院长,很了解美术行业,他在艺术界也算得上是顶尖的地位。
他这一路走来,平平稳稳,没有惊艳的代表作,一直不温不火,这一点与陈丹青不同。
但他看到陈丹青一边传递“误导年轻人抛弃绘画行业”的言论,一边却拿绘画赚钱,忍无可忍,才会挺身而出,从这一点看,王华祥的批判也不无道理。
王华祥“风往南吹”个展开幕
从陈丹青的角度,他年轻的时候就因为《西藏组图》火了起来,之后,就开始过着人人称羡的名人生活。
后来虽然有作品,但没有比成名画更好的作品出现。很多人评判他早已江郎才尽,也不是没有道理。
两人专业能力谁上谁下,到最后也没有定论。
陈丹青在面对质疑的时候,说自己无知。
他就真的无知吗?
陈丹青年少成名,承担的压力成倍增加,他经常寻找很多途径想要创新,却总是局限于固有的思维中。由此看来,陈丹青不是没有才华,而是陷入迷茫,产不出佳作。
本想着到国外找寻灵感,可是国外就有不一样的创作吗?事实证明,全世界的绘画水平都。
虽然没有好的创作思路,但生活还要继续,于是,他开始出现在各大屏幕中,在各种场合宣讲自相矛盾的理论。
他像是被禁锢一样,他深爱绘画,想要突破它,却遭遇瓶颈;想要放弃,却又不舍。
在此情形之下,才会说出了劝诫年轻人不要学习绘画的言论。
看似不理智的言论,实则是他曾经走过的路,他到达过山顶,深知翻过山顶之后,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他不愿后来者浪费自己的人生。
陈丹青从小的经历,让他变得更加坚韧,他面对批判,更多的是选择无视,因为没有人能真正了解别人的感受。
相较于曾流浪漂泊的陈丹青,王华祥则是四平八稳的在自己的创作世界里,他只知道绘画的对他而言,是传统,是一代一代延续的传承。
他不用像陈丹青一样去突破,去创新,只要能把自己的精华传授出去就是完美的事情。
两人的境界不同,看事情的观点也会不同。
他们各有各的使命,不存在什么对与错。
陈丹青或许也是看清这一点,才不愿去争论,去辩解。发表的《无知的经历》也只是想借助这个题目来表达自己如今的迷茫。
在陈丹青的世界里,绘画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因绘画一举成名,成为人人都认识的画家,他的画也被誉为经典之作。
这对他来说,是荣誉还是压力?
只有他自己知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方净土,别人无法融入,不能感受其中喜乐,自然也不能明白其中苦楚。
陈丹青因绘画心境发生的变化,无论外界如何评说,相信他自有一番定论。
从准大师沦为臭公知,陈丹青究竟都做了什么事?
“艺术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乐的一种动物。”这句话出自于陈丹青之口,对于文学艺术有那么一些兴趣爱好的人应该都听过陈丹青的名字,甚至是都曾感叹于陈丹青作品中蕴含的艺术。
可以说他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被人们称作是“准大师”,但是最近几年的时间里陈丹青的负面评论却越来越多,他虽然更多地出现在人们面前,却渐渐成为人人口中的“臭公知”,这其中又有什么样的缘由呢?
陈丹青显露出的才华让人们都为之赞叹
从小陈丹青就对绘画情有独钟,但是当时的条件不是特别允许,父亲知道陈丹青喜欢绘画,有时候会找一些小油画给他临摹,到了14岁的时候陈丹青已经可以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像来。
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到了初中毕业后陈丹青就被下放到偏远农村成为了一名知青。
当知青的日子虽然生活得并不是很富裕,但是他一直坚持着自学画画,直到20岁时陈丹青很幸运地被调到江西出版社学习画连环画。
从1973年起陈丹青的连环画开始有了成本的作品,例如《边防线上》、《飞雪迎春》等等。
要说起陈丹青出名的巨作就得说到《西藏组画》,陈丹青从1976年第一次进藏以后立刻就热爱上了这片土地,这里的风情和独特的人文气息也为自己的油画创作提供了不少灵感,由此几年间陈丹青再次回到西藏,并且画下了7幅油画,被称作是《西藏组画》。
1980年陈丹青《西藏组画》的发表立刻就引起了整个美术界和文艺界的轰动,这种蕴含着人文精神和写实主义的作品确实让很多艺术家都顶礼膜拜,陈丹青的名字也被更多的人所知晓。
虽然在绘画方面陈丹青已经有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他还有着其他方面的造诣,作家的陈丹青写了不少的作品,例如《纽约琐记》、《外国音乐在外国》、《多余的素材》等等,涵盖了社会、艺术、教育、音乐、历史等等方面。
可以说他是很有思想的,被人们看作是“准大师”,然后就去了国外生活,可以说在之前的这段时间里陈丹青名利双收,已经很成功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却渐渐地转变了形象。
回国后的陈丹青开始更多出现在公众面前
要说陈丹青的故事可以从2000年进入到下一个转折,当时的陈丹青从美国回到了中国,国家历来对于文学家都更为重视,于是聘请他成为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
这在人们看来已经是很好的职位了,但是没过多久陈丹青就选择了辞职,原因是不满意学校的制度。
在这件事上陈丹青说过:“人文艺术学院还要考政治,然后艺术、再考外语,所以我四年找不到研究生就是仅仅因为他的政治差一分,他的英语差一分,就算他画的和梵·高、毕加索一样好也没用,艺术学院应该招一些疯子而不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好孩子。”
其实我们都知道任何的学校都会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在陈丹青看来当时学校就因为学生外语成绩一直把门槛把死,有很多很有天赋的学生都没有办法进入到学校学习,于是他就干脆不认同这种制度,而这次的辞职也把陈丹青推到了舆论的顶端。
回国后的陈丹青一改之前默默无闻创作的形象,开始对于很多自己不满意的事情直接进行言语攻击,而这种攻击必然会引起不少反击。
比如说他对于很多文学大家的评断,直接就说那些人的文笔比较差,将国家的绘画教育制度抨击得体无完肤,嘲笑他们只不过是在临摹,能画大卫肖像的人多了去了,大概这么放肆的话也只有他说得出来。
陈丹青和陈丹燕是亲戚吗?
陈丹青和陈丹燕不是亲戚
陈丹青,男,祖籍广东台山市三合镇良村,1953年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家 。
1970年—1978年辗转赣南、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其间自习绘画,是当时颇有名气的“知青画家”。1980年以《西藏组画》轰动中外艺术界,成为颠覆教化模式,并向欧洲溯源的发轫,被公认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绘画之余,出版文学著作十余部。
陈丹青无论画风与文风,都具有一种优雅而朴素;睿智而率真的气质,洋溢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陈丹燕(1958年12月18日~)生于北京协和医院,祖籍广西平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社任小说编辑。1992年兼任上海东方电视台青春节目主持人。上世纪80年代开始儿童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少女们》(获文化部新时期十年儿童文学二等奖)、《女中学生三部曲》(获全国妇女儿童题材作品奖)。80年代后期从事成人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心动如水》、《绯闻》、《一个女孩》、《慢船走中国》和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散文集《写给女孩的私人往事》、《唯美主义者的舞蹈》、《长裙上的花朵》等。 [ 同时创作出版青少年题材著作《独生子女宣言》《梯形教室的六个下午》等,获得广泛好评。多部作品荣获国内外多项大奖。
陈丹青 这名字是后改的 还是一开始就叫这个?
一开始就叫这个的【1953年,陈丹青出生时,他的父亲陈兆炽因喜爱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为他取名“丹青”;翌年小儿子出生取名“丹心”。】
25岁小伙考研,英语试卷上写“不懂外语”,为何还会被央美录取?
中央美术学院,简称央美,是如今我国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可以说是我国画家的摇篮了。这样一所大学,在今天要想进入他的大门不仅要有极高的绘画造诣,另外像英语等各种各样的专业课程也必须出类拔萃,可见被央美录取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可是曾经就有一个人,他不仅英语交了白卷并且坦然承认自己不懂英语,却仍然走进了央美的大门,之后更是势不可挡一路成名,这个当年英语零分仍被央美录取的年轻人就是如今我国知名画家陈丹青。
陈丹青的鼎鼎大名相信大家都多少听到过一些,他的一生更是跌宕起伏精彩绝伦。他只有小学学历却能直接成为央美研究生。他不懂英语,却成为了清华美院的一名博导。他的画作非常出名,若以价值来论,2007年一幅《西藏组画》便拍出3584万的天价。
不爱读书,却有绘画天赋
1953年8月11日,陈丹青在上海滩出生。他的家境并不算富有,在繁华的上海算是普通的一家。陈丹青的父亲陈兆炽虽然只是个普通的生意人,却有着一副想要报效国家的心怀,由于他非常喜欢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所以给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取名为陈丹青。
陈丹青的父亲很是开明,并不强迫孩子。陈丹青自幼比较顽皮,不喜欢静下来读书,倒喜欢在各种地方写写画画,并且还画的有模有样。他这种不重学业的态度非但没有遭到父亲反对,反而还被大力支持。
自从陈兆炽知道儿子喜欢画画之后就经常从外边拿回来一些画像让陈丹青去临摹,还会和他一起欣赏陈丹青临摹出的作品,并且丝毫不吝啬夸奖。陈兆炽的这种态度在陈丹青的心里埋下了热爱艺术的种子。陈丹青成名之后曾说过:“父亲引导我认识艺术,热爱艺术,也是父亲让我萌生了当一名画家的想法”。
初中下乡插队,始终怀有绘画梦
童年的陈丹青都是在爸爸的陪同之下去临摹画作,虽然也能凭借自己过人的天赋临摹的惟妙惟肖,但是终究不是专业的。在陈丹青14岁时他才终于决定辍学,开始正式学习油画。
他初中只上了一年并没有上完,所以只有小学的学历。但是陈丹青并没有后悔,他开始跟着美术老师到处去画人物画像,为各种人去画宣传画,就这样边学边练的过了两年,陈丹青作的画已经有好几百幅了。
转眼间就来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这个时代是动荡的,没有人可以幸免。陈丹青的爷爷遭到批评,陈丹青的两年绘画生活也到此结束,他被派到农村去插队落户,这时的他只有16岁。插队的生活即使艰苦,但是陈丹青也从未荒废自己的绘画,即使每天在忙,他也会抽出来一些时间去画画,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8年之久,在这期间陈丹青的绘画造诣又精进了不少。
报考央美研究生,英语零分却被录取
1978年,高考制度也得以恢复,与之一同恢复的还有研究生录取。这对于25岁的陈丹青来说无疑是一个机会,但是他只有小学学历又多年来没有学习过除了绘画之外的东西,所以无论如何看他的希望都不大。但是陈丹青还是选择去碰一碰运气,他报考了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
在研究生的外语考试中,陈丹青遇到了麻烦,他只有小学学历,又哪里懂什么外语,看着一片空白的试卷,他不知所措,最终只是写上了一句话:“我是知青,没上过学,不懂外语”就交了白卷,甚至连蒙一下都没有。
虽然英语碰壁,但是陈丹青凭借着自己多年来的绘画功底,在专业考试中如鱼得水,深受考官赞赏。但由于英语实在太差,实际上陈丹青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当年的众多报考研究生的人中,陈丹青竟幸运成了被录取的那批人,成为了高考恢复后中央美院的首批研究生。
其实这种情况在当时挺普遍的,在恢复高考的首年绝大多数人知识类型的考试都没法达到要求。这也使得招生学校不得不放低自己的要求,否则就会出现招不到学生的情况。正是这样一种情况才使得陈丹青即使英语交了白卷,但由于专业技能优异,仍然被中央美院录取。
任职清华美院博导,最后辞职
陈丹青在中央美院接受了最专业的教育,尽情的挥洒着他的绘画天赋,大学期间一直都是表现优异。毕业之后他留在了学校任教,后来移民美国,在纽约定居。直到2000年,陈丹青才回国,一回来他就被清华美院聘请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开始了自己的任教生涯。
但是如今的教育制度已经不像曾经那样妥协了,即使是学习绘画的英语之类的课程也一定要求合格。就是这个原因导致陈丹青多年来招不到一个学生,2000年曾有五名学生杀出重围,最终却因为英语不合格无奈落榜,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陈丹青竟三年招不进一名硕士生,2002年时,一位陈丹青本人非常看好的学生报考陈丹青的门下,此人的绘画天赋极佳,专业考试是第一名,却还是倒在了英语上,陈丹青本人也曾找到校长通融,但却无功而返,最终这名陈丹青十分中意的学生去了英国就读。直到2004年,陈丹青终于忍无可忍,最终选择辞职。
如今的陈丹青是一名专职画家,他经常在各种地方跑来跑去寻找素材,已是我国画界大咖。陈丹青当年的幸运是时代所迫,今天显然与当初不同,英语在今天作为世界的通用语言自然是极为重要,应当对所有学生考察。
陈丹青或许是因为当年自己的经历而替那些倒在英语上的人惋惜吧。
关于陈丹青的女儿和陈丹青的父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请阅读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qycseo.com/kaifa/24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