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关于上海黄浦公园,以及上海市景点排行榜前十名的资料,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 1、黄浦公园的介绍
- 2、上海该公园曾经用中文写着,“禁止华人与狗进入”,如今怎么样了?
- 3、黄浦公园的历史沿革
- 4、上海有特色的可以逛的地方?
- 5、上海外滩和外滩观景大道有什么区别
- 6、上海外滩的主要景点有什么?
- 7、求上海哪里好玩的公园?
- 8、上海的哪座公园,曾被外国人占领并标注“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 9、上海有哪些好玩的公园
- 10、上海十大公园排名是怎样的?哪个公园最好玩?
本文提供多篇内容参考,可直接点击跳转详细解答
黄浦公园的介绍

黄浦公园,位于上海市中山东一路28号,占地31亩,绿化面积10.92亩。东濒黄浦江,南邻外滩绿带,西沿中山东一路,北接吴淞江(苏州河)。建成于1868年8月,经过多次改建,用过多个名称:公花园、外国花园、公家花园、大桥公园、外摆渡公园、黄浦滩公园等。公园把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外滩历史纪念馆、大型浮雕及纪念塔广场等与公园园林景观融为一体,集观光、休闲、教育之功能,是外滩重要景观之一。黄浦公园广场是外滩改造指挥部推荐的观赏浦江两岸风光的最佳位置。黄浦公园是上海、也是中国第一座公共园林。1黄浦公园浓缩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1996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海该公园曾经用中文写着,“禁止华人与狗进入”,如今怎么样了?
众所周知,中国自从经历了“鸦片战争”以后,国门彻底被列强打开了,在那上百年的时间里,中国老百姓度过了最艰难的一个阶段,不仅原有的土地,金钱被掠夺,许多百姓也沦为了列强们与日军的劳动力,中国的许多城市也沦为了列强们的殖民和租界地,今天要说就是当年在李小龙所拍摄的《精武门》电影当中,李小龙一脚踢碎的“禁止华人与狗进入”的门牌,如今这个公园现状如何了呢?
这个公园就是上海外滩公园位于黄浦江,建成于1868年的8月,占地约30亩,环境非常优雅,装修别致,但因为当时英国列强已经租借此地,许多的规则都由英国人设定,所以当时在门口的门牌上,就有写着几条的规则,一条是不允许下等华人入园,衣衫不整的人也不能以内,还有一条是小孩在没有西人陪伴之下也不能入内,这件事情当时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更加令人气愤的就是,后来在上海外滩公园发生了一起狗咬人的事件,所以在门口牌匾上新增了一条规定,写着宠物狗也不得入内,这此时将宠物狗跟华人相提并论,违背了平等的原则,因此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华人反馈此件事情,都没办法彻底解决华人跟西人的平等问题。
上百年的时间过去了,上海的外滩公园早已经被收复回来,当年那个“禁止华人与狗进入”的牌匾早已经消失不见,经过多年的装修和维护,如今的上海外滩公园已经改名为黄浦公园,在这里见证了太多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中国近百年从一个落后国家,涅槃重生的进程,从这件事情上其实也反映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唯有强大才不会任由他人欺负,因此身为中国人,都应该响应主席和领导的号召,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中华民族书写出新的宏伟篇章,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黄浦公园的历史沿革
园址原是苏州河口的一块浅滩。
清同治二年八月十八日(1863年9月30日),英美租界(1899年改名公共租界)工部局计划改造外滩(今苏州河口至延安东路口)的道路和岸线,工程包括填土以拓宽外滩,整理岸线,在江边辟建了30英尺(9.14米)的人行道和种植行道树。为此,工部局工程师克拉克(J.Clark)于同治三年八月三十日和十二月十九日先后提交两份整治外滩和苏州河口岸线的报告。克拉克认为,由于苏州河口的特殊地形,在退潮时,苏州河水流和黄浦江水流产生对撞而在河口外形成漩涡,但在河口南侧的水流却相对静止,泥沙不断沉淀成滩,这对于安全航行和稳定岸线都不利。为改善这种状况,克拉克建议构筑外滩永久性的堤岸,并在苏州河口南的浅滩上填土,变苏州河口的喇叭形为直筒形,迫使苏州河的水流方向和黄浦江一致,这样,就不会在河口出现漩涡和继续形成新的浅滩。工部局董事会同意克拉克的报告,并且打算利用河口南端的滩地辟建公共花园(公园)。这一方案在同治四年四月初一(1865年4月28日)召开的租界纳税(外国)人年会上获得通过,工部局随即指示工程师着手进行规划设计,建园的投资来自公共娱乐场(俗称跑马厅)基金会。这个基金会在同治元年以高价出售了面积约190亩(12.67万平方米)的第二跑马场,以低价购得了面积达500多亩(33.33万多平方米)的第三跑马场(跑马厅),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于是同意拨出一万两规银作为建设公共花园的经费。
为填滩建园这件事,工部局请英国驻沪领事巴夏礼(H.S.Parkes)出面与清上海道台丁日昌磋商,同治四年六月十三日,工部局宣布上海道台已经口头同意填滩。是年冬,建园填滩及改造外滩工程和疏竣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工程同时开工,以洋泾浜挖出来的河泥填筑滩地。同治七年闰四月廿九日,上海道台应宝时致函英国驻沪领事温思达(C.A.Winchester),函中指出:这块滩地为中国政府的公有土地。鉴于公共花园是非盈利性的公众游憩场所,准予发给道契并免除押租(土地产权的一次性价金),但每年仍须交纳土地税。今后如发现在这块土地建造以盈利为目的建筑物或将土地出租给私人,中国政府将收回这块土地。同年六月二十日(1868年8月8日),公园正式对外国人开放。到这一年的年底止,公园建设投资为规银10223.59两。
公园的英文名称为Public Park,中文译名公共花园、公家花园或公花园,中国人习称为外国花园或外摆渡公园、大桥公园、外滩公园。租界当局于民国25年(1936年)9月将园名改为外滩公园,民国34年12月21日改名春申公园,民国35年1月20日改名黄浦公园。
公园在同治七年取得地契时为30.48亩(2.03万平方米)。自此以后,于光绪九年(1883年)、光绪三十年、民国10年三次在苏州河和黄浦江边填土,增加土地面积约10亩(6667平方米)。但是为改善外滩交通,又多次划出部分土地用于拓宽道路,因此,公园的总面积比初建时不仅没有增加,还略有减少。民国11年为27.98亩(1.87万平方米),1949年为29.4亩(1.96万平方米),1993年改建后的公园总面积为2.08万平方米。
公园的大门开始是在园西北角近韦尔斯桥头处(是位于今外白渡桥西的苏州河上木桥,同治十二年在其东建木结构的外白渡桥后,此桥拆除)。光绪三十一年将大门迁至园西南今大门的位置,原西北角园门仍留一扇小门作通道。民国18年又在园西的南部与北京路口相对处开了一道园门,这道门在解放后关闭。公园早期以绿篱与马路相隔,后来逐步修建了竹篱,民国13年后建了围墙。约在民国21年间,沿黄浦江和苏州河边设置了铁栏杆,解放后改建为防护墙。民国2年初,工部局在公园东侧建黄浦江水位观测亭,设置若干水文仪器,于是年3月1日正式启用,此后,该亭在民国13年、1949年两次重修。存世建筑为上海航道局于1979年所建,1995年重修,名为黄浦公园水文站。
建园初,公园是靠两面临江的优越位置和绿化吸引游人,园内除树木花草外,只有一间小温室和一间门房,没有其他园林建筑。当时园的中部和西部、南部有一些灌木丛,沿江是一条大道,路边植一列乔木,树下为木制长椅。约在同治九年,在园中部草坪上建造了一只木结构音乐亭,并安装6盏煤气灯,光绪六年春,在公园入口处用水泥石块砌了一座假山。光绪八年五月英商上海电力公司对外供电,是年底公园音乐亭安装电灯。光绪十四年,侨民伍德捐资在园南部建喷水池一座,池中为铜铸的两个孩子合撑一伞,水从伞顶端喷射而出。光绪十六年春,拆除旧的音乐亭,新建一只六角形钢结构的音乐亭,亭的基座用石头砌成,两边有梯级,四周围以铁链。光绪二十年,为庆祝上海开埠50周年,在园北部建造了一个圆形水池,喷泉装在一块糙面石中心,池中还建有一座小假山。光绪三十一年将“常胜军纪念碑”从外滩移入公园内的西南面,这个纪念碑是同治元年为取媚洋人而建的。此后,又将另一座马嘉理纪念碑迁入园内。马原为英驻华使馆官员,光绪元年带领武装“探路队”由缅甸闯入云南,不听劝阻,被当地人击毙。在沪英侨为此建筑了这座纪念碑,于光绪六年五月初六日竖立于外摆渡桥南堍西侧。宣统元年(1909年),在公园北部建立了第一只茅亭。民国11年音乐亭翻建,仍为钢铁结构,但以水泥盖顶。民国12年,建钢筋混凝土结构凉亭一只。民国21年在园西部堆了一座小土山,山上植灌木。民国24年拆除了茅亭,在园东北角建造松木桩凉亭。民国25年,园北水池中假山拆除,改装为十二道喷泉。民国26年,音乐亭被拆除,仅留石台基。同年在花园之南部,建造木结构的凉棚一座,作游人平时休憩之所,临时又可作音乐亭。
公园从开放时起就不准中国人入内,甚至在公园门口挂出过牌子,规定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因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经过60余年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工部局终于宣布从民国17年6月1日起公园对中国人开放。
民国30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一度驻扎公园的日军肆意践踏花草,公园面目全非。民国32年,汪伪政府将“常胜军纪念碑”和马嘉理纪念碑拆除。
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市政府工务局园场管理处修复了被破坏的园景。民国35年6月4日端午节,为观看黄浦江的龙舟竞赛,由园门进入黄浦公园的游人逾7万人,还有不少人越围墙入园。为此,围墙多处损坏,35只长椅及茅亭被毁坏,花树损失无数,公园不得已停止开放五天。到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在园内埋地雷、建碉堡,公园又一次遭到破坏。
解放初,上海警备司令部迅速排除园内的地雷,公园于当年6月9日重新对外开放。1956年加高了公园的防汛墙。1959年拆除围墙及门口喷水池和小孩雕塑,游人免票入园。1961年在园西建铁丝网围墙,恢复售票进园。1972年,在园中部原音乐亭的基座上建望江亭,6柱钢筋混凝土结构,琉璃瓦攒尖顶,面积为128平方米。
1973年公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建,在园大门内建一座占地406平方米、高9米的假山,瀑布从山上泻入面积为88平方米的磨石子喷水池。在园西建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一个,面积117平方米,池内装置三只瓷鱼喷水器。在园东沿黄浦江边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廊,面积为356平方米。廊两端有梯可登廊顶平台,台四周围铁栏杆,是园内观赏浦江景色的最佳处。在园西建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绿廊,长30米,宽3.8米,面积为114平方米。在园北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两层茶室,面积388平方米。同时还改建了园中的阅报廊和画廊,公园面貌焕然一新。1980年,对全园7172平方米道路地坪进行全面翻建,分别改建为柏油、红石板、水泥、磨石子和杂石子路面。1983年,将园西沿中山东一路251米围墙改建成钢结构透墙。同年1月园北茅亭改造为钙塑顶亭。
1989年1月11日,公园闭园改建。公园以人民英雄纪念塔为主体,由同济大学、上海市政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分别规划设计,由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局第一工程公司施工。圆岛上的浮雕由上海油画雕塑院设计,浙江温岭仿古雕塑工程公司施工。纪念塔早在1950年5月28日由副市长潘汉年、盛丕华在园内茅亭前举行奠基。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拖延至1989年12月始动工,1994年5月27日上海解放45周年时落成。建塔所需的1100万元资金,由全市3700多个单位共99.6万余人捐助。
1993年9月27日公园免费对外开放。
黄浦公园浓缩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1996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拆除了大门、围墙的“黄浦公园”,与外滩源绿地连成外滩花园。
上海有特色的可以逛的地方?
上海有特色的地方有:
一、外滩
外滩,上海的长廊,百余年来,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东临黄浦江,西面为哥特式、罗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52幢风格各异的大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群”。
二、黄浦公园
黄浦公园曾记载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屈辱历史的黄浦公园,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始建于1886年,她是外滩百年沧桑的见证人。如今,上海人民英雄纪念塔屹然挺立,塔底免费开放的外滩历史纪念馆是一部中华民族百年的奋斗史。
它坐落在曾经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黄浦公园内,给人以深刻的思索,三块枪状塔体,寓意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以来光荣牺牲的先烈永垂不朽,内涵有深刻的概括性。
三、大型花岗石浮雕
位于黄浦公园下沉式圆岛上,浮雕全长120米,高3.8米。浮雕以写实的手法撷取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表现了从1840年至1949年间上海人民的革命斗争。两翼为装饰性的花环图案,象征着上海人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浮雕可分为七组,97个典型人物,表现了先烈们伟大的斗争业绩。
四、外滩外白渡桥
闻名中外的外白渡桥(Garden Bridge of Shanghai)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架在中山东一路,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是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两跨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北、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和车流量很高。
五、外滩十六铺
小东门原名“宝带门”,门外为十六铺。街市东临黄浦江,西濒丹凤路,南达老太平弄,北至龙潭路,历史上南侧曾延伸至万豫码头街。此处依水傍城,是上海的水上门户。
六、东台路古玩街
在上海,可能知道东台路的人并不多,但在许多海外及港台游客心目中,它却是一个必到的去处。在短短百余米的街道上,云集着200多家古玩商店,每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七、田子坊
田子坊是时尚地标性创意产业的聚集区,曾经拥挤平常的田子坊弄堂抹上了苏荷SOHO的色彩,宛如上海市著名的荣乐东路一样,变身成为现代创意聚集地,增添了人文艺术气息。
八、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中西融合的都市旅游景点。漫步新天地,有如置身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当跨进每个建筑内部,则非常现代和时尚,亲身体会新天地独特的理念。
上海外滩和外滩观景大道有什么区别
1、概念不同
外滩观景大道是一个景点,靠近北京路一侧的位置有全木地板的亲水平台,站在平台上,有种登高望江的感觉,是外滩观赏黄浦江两岸风光的最佳位置。外滩是一条历史文化街区,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黄浦江畔,即外黄浦滩,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2、位置不同
外滩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观景大道位于防汛墙顶,北起黄浦江公园,南至十六铺水上旅游中心北侧,岸线总长1800米。
扩展资料:
外滩主要景点
1、黄浦公园
黄浦公园位于中山东一路28号,东濒黄浦江,南邻外滩绿带,西沿中山东一路,北接吴淞江(苏州河),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是外滩百年沧桑的见证人。
2、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是架在中山东一路和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
3、十六铺
街市东临黄浦江,西濒丹凤路,南达老太平弄,北至龙潭路,历史上南侧曾延伸至万豫码头街,是上海的水上门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滩观景大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外滩
上海外滩的主要景点有什么?
上海外滩的主要景点有黄浦公园、外白渡桥、十六铺、陈毅广场、情人墙等。
一、黄浦公园
黄浦公园位于中山东一路28号,东濒黄浦江,南邻外滩绿带,西沿中山东一路,北接吴淞江(苏州河),是上海最早的欧式花园,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她是外滩百年沧桑的见证人。
清同治七年(1868年)8月8日,黄浦公园正式开放,但仅对外国人开放。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公共租界工部局才允许租界华人有条件入园参观。到民国十七年(1928年),公园彻底对华人开放,限制性标语全部撤除。
二、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是旧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处于苏州河下游河口,位于黄浦公园西侧,是架在中山东一路和东大名路之间的苏州河河段上。外白渡桥是一座全钢结构的桥梁,两跨52.16米,宽18.3米,是上海市区连接沪北、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和车流量很高。
三、十六铺
小东门原名“宝带门”,门外为十六铺。街市东临黄浦江,西濒丹凤路,南达老太平弄,北至龙潭路,历史上南侧曾延伸至万豫码头街,是上海的水上门户。
该码头由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建造,清咸丰、同治年间始用名十六铺码头,之后易名南栈码头、罗斯福码头、江西码头等,直至解放后复名十六铺码头。1982年,李鸿章创办的招商局仓库被拆,在原址建造了十六铺新客运站。
四、陈毅广场
陈毅广场位于上海市南京东路外滩,广场中央矗立着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塑像。陈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铜浇注,高5.6米,底座用红色磨光花岗石砌成,高3.5米,塑像再现了陈毅同志视察工作时的典型姿态。
五、情人墙
外滩“情人墙”的是黄浦公园至新开河的黄浦江边、全长约1700米的钢筋混凝土防洪墙,建于黄浦公园至新开河的黄浦江边,全长约1700米。观光台是建造在伸向浦江上的空箱式结构防汛墙上,地面是用14万块彩色地砖和花岗石铺成。
老一代的上海人大多有过去外滩“情人墙”“轧朋友”的经历。以前上海人家住房紧张,谈对象只好去户外,外滩的这一段墙边情侣扎堆。而“情人墙”如今已不复存在,围墙已全部拆除,代之以亲水栏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滩
求上海哪里好玩的公园?
上海有不少漂亮的公园供我们学习、工作之余休闲踏青,锻炼身体,亲近自然,最重要的是有些地广景美的公园还是免费的哦:
1、黄浦公园
中国第一家公园,黄浦公园很多人都去过,毕竟属于外滩重要景观之一,也是外滩观赏浦江两岸风光的最佳位置。公园建成于1868年8月,历经百年风雨岁月。如今的黄浦公园在多次改建修葺后把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外滩历史纪念馆、大型浮雕及纪念塔广场等,与公园园林景观融为一体,有着观光、休闲、教育等功能。
可以说黄浦公园浓缩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这里不仅仅是欣赏浦江风光的宝地,也是所有上海人不得不知的教育基地!
2、人民公园
上海市中心难得的一块绿意盎然之地,有各类树木200余种,小桥流水和西山景区的瀑布、溪流给人欢快之感,还有很热闹的英语角和相亲角哦。
3、复兴公园
复兴公园是上海唯一一家法国风格的公园,彩色喷泉、地毯式花坛、茂密的植物……是散步拍照的好去处,周边景点有新天地和淮海路,逛完公园还可以去shopping哦。
4、中山公园
英式风格和中国古典园林的结合体,一年四季可观四大花卉:牡丹、樱花、桂花、月季。主要景点有陈家池、大理石亭、竹亭、樱花林、牡丹亭等。周边则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圈,有米兰广场、龙之梦购物广场、多媒体广场等。
著名的“十二景”:“银门叠翠”、“花墅凝香”、“水榭絮雨”、“绿茵晨晖”、“芳圃吟红”、“双湖环碧”、“荷池清月”、“林苑耸秀”、“独木傲霜”、“石亭夕照”、“虹桥蒸雪”、“旧园遗韵”也是公园内的一大特色,最老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
5、静安公园
静安公园不大,但能在着金贵的地段找到一个绿色的空间已是不易,园内水池中有不少观赏性植物,天气好的午后,有不少人喜欢坐在沿小湖的木栈道边看书聊天。
6、鲁迅公园
公园以英国风格为主,有大片草坪,同时山水瀑布错落有致。公园内有鲁迅墓、上海鲁迅纪念馆、尹奉吉义举纪念地--梅亭、碑石等。
7、闵行体育公园
上海首个以体育为主题的公园,游艇、垂钓、迷你高尔夫,很吸引人哦,是休闲娱乐很好的去处,也很适合小情侣约会。
8、长风公园
长风公园铁臂山,侬爬过伐还有一个很大的银锄湖,还有一个很大的银锄湖,这里有多小辰光的记忆。
9、陆家嘴中心绿地
上海面积最大的开放式公园,有大面积的草坪,名贵花木,离开车水马龙的公路,来到公园的里散散步,坐在湖边的石椅上,吹着凉爽的河风,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
10、襄阳公园
园内有法式梧桐林荫道、对称形的花坛,园内甬道宽阔、曲径回旋,构筑了一座别具特色的法式公园。公园内植有樱花、茶花、杜鹃、海棠、月季等,也是赏花的好去处。
上海的哪座公园,曾被外国人占领并标注“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上海的黄浦公园,曾经被外国人占领并标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所建筑于1868年的中国意义上的第一座公共园林。这是坐落在中国国土的上海的一个公园,而身在本土的中国人却不允许进入里面,却只允许外国人在里面吃喝玩乐。而禁止中国人和狗入内。这句话无疑让无数中国人的自尊心遭到打击。
黄浦公园发生的事件让人们觉得落后就要挨打,因为落后被其他国家的人欺负而抬不起头。那一句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话让无数中国人民敢怒而不敢言,因为国家弱小,所以无法反抗,所以国土被占领,被外国人在里面肆意妄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在里面破坏一切,他们在里面为所欲为,而外面的中国人民却被他们到来的战争所摧残,那些战争把中国人民害得家破人亡,无家可归。
占领着黄浦公园的外国人无耻的行为让被打压的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爆发了。中国人不甘心被一直欺负,与其一味的忍让,不如站起来反抗,从此,中国人不畏困难,不畏牺牲,只为让中国人能有一颗自尊心,能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欺我华夏者,赶出中国。
经过中国人民的不断努力之下。中国从一个被扒了獠牙的纸老虎到现在吼一吼就让世界为之颤抖的雄狮。中国的日益强大让曾经华人不得入内的黄浦公园重建,为了让后人记住历史,建造者在公园内设立了纪念碑,纪念馆来记住这段不堪的历史,也同时鞭笞人们不能落后,只能不断的进步,强大。
上海有哪些好玩的公园
上海好玩的公园排行榜:黄浦公园、徐家汇公园、世纪公园,这些公园都比较值得去。
1、黄浦公园
黄浦公园建成于1868年8月,历经百年风雨岁月。如今的黄浦公园在多次改建修葺后把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外滩历史纪念馆、大型浮雕及纪念塔广场等,与公园园林景观融为一体,有着观光、休闲、教育等功能。
可以说黄浦公园浓缩了上海开埠以来的历史,这里不仅仅是欣赏浦江风光的宝地,也是所有上海人不得不知的教育基地。
2、徐家汇公园
徐家汇公园的设计以绿为主,突出与原有徐家汇繁华商业圈以及衡山路殖民地时期的花园别墅风格的融合。
公园主要有三大看点:纪念烟囱、公园湖和观景桥。这里有独特的豫园景观,还有着设计巧妙的人文景观和赏心悦目的花园景观。
3、世纪公园
世纪公园是上海环线内最大的生态型城市公园,春天的百花烂漫、夏日的荷风送爽、秋天的菊花傲霜、冬日的梅花凌寒都会吸引一大批人。
世纪公园的“梅花蜡梅展”于每年1月举办,梅园区域种植梅花、蜡梅近5万平方米,梅花、蜡梅古树100余株,在腊梅展期间,园区还会在地上放腊梅盆栽一万多株。
上海十大公园排名是怎样的?哪个公园最好玩?
上海十大公园排名:闵行滨江湿地公园、浦江森林公园、世纪公园、静安公园、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共青国家森林公园、临江公园、上海植物园、长风公园、中山公园。闵行滨江湿地公园最好玩。
1、闵行滨江湿地公园
建设着重突出“自然-生态-野趣,保护-创新-发展”的主题,以“生态”和“乔木”为主,凸现出“野趣”和“自然风貌”。充分利用苗圃的原有资源,因势利导,创造更吸引人的“城郊森林景观”的同时,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各项功能服务”。
2、世纪公园
上海内环之内“最大”的公园。环境“很嗲”,空气“清新”。租一辆自行车,既能“休闲娱乐”,又能欣赏沿途“优美”的景色。“大片”的草坪上坐着“其乐融融”的一家人,“碧波荡漾”的湖水泛着小船,儿童乐园里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赏心悦目”的花草树木留住了拍客的脚步。
3、静安公园
在静安寺“逛着逛着”就走进园内,地方“不大”,处处“绿意盎然”。“两排”法国梧桐历经百年,儿童乐园算是“小亮点”,“收费”的园中园“清幽随性”,若对书法感兴趣,可以去转转。如今公园里餐馆“渐渐多起来”,歇脚、填肚子都是“不错的”。
4、共青国家森林公园
地方“比较远”,开车去才“方便”。面积“超大”,“随处”可见绿色,心情“大好”。烧烤区“永远那么多人”,去晚了“可能连租借的东西都没了”;游乐区的娱乐设施“挺多”,吃完烧烤去,“一来可以轻装上阵,二来有助消化”;若是都没兴趣,就买个风筝随心放飞,感觉也“不错”。门票价格能“接受”,空闲了就想去兜兜。
关于上海黄浦公园和上海市景点排行榜前十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请阅读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qycseo.com/youhua/24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