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庆云诚科技 > 古诗词 >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翻译)一剪梅李清照歌曲原唱

导读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是李清照众多作品中非常著名的一首词,词中佳句极多,又极其耐人寻味。本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由大学高考编...

本文内容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关于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翻译,以及一剪梅李清照歌曲原唱的资料,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是李清照众多作品中非常著名的一首词,词中佳句极多,又极其耐人寻味。本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由大学高考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导读:

这是一首历来受到喜爱的一首词,尤其深受待嫁少女们的喜爱,词中淡淡的愁绪,深深的思念,清淡的遣词用句,无不牵动着人的思绪,让人对远方情人的魂牵梦绕。其原文如下: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字词解释:

簟(diàn)秋:意谓时至深秋,精美的竹席已嫌清冷。

兰舟:《述异记》卷下谓:木质坚硬而有香味的木兰树是制作舟船的好材料,诗家遂以木兰舟或兰舟为舟之美称。一说“兰舟”特指睡眠的床榻。

锦书:对书信的一种美称。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作品翻译: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作品背景: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中心思想:

这首词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作品风格:

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词作。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作品赏析: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 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表达了刻骨的相思。 词的过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之恨。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其深化,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这一句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同时,篇也离不开句,全篇正因这些醒人眼目的句子而振起。

名家品评(品评较多,取一二):

1,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引《外传》: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岌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2,明杨慎批点杨金本《草堂诗馀》卷三:离情欲泪。读此始知高则诚、关汉卿诸人,又是效颦。

明茅映《词的》卷三:香弱脆溜,自是正宗。

3,明李攀龙《草堂诗馀隽》卷五眉批:“多情不随雁字去,空教一种上眉头。”评语:“惟锦书、雁字,不得将情传去,所以一种相思,眉头心头,在在难消。”

4,明王世贞《弇州山人词评》:李易安“此情无计可消除,方下眉头,又上心头。”可谓憔悴支离矣。词牌名:

一剪梅,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李清照此词上下片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此调因李清照这首词而又名“玉簟秋”。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这篇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

一剪梅翻译及原文

一,一剪梅原文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 · 李清照

占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占位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二,一剪梅翻译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三,一剪梅赏析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译文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下面是我整理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李清照经典《一剪梅》原文及翻译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一剪梅,词牌名,又名“一枝花”“腊前梅”“腊梅香”“腊梅春”“玉簟秋”“醉中”等。以周邦彦《一剪梅·一剪梅花万样娇》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三平韵。另有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六句、五平韵;双调五十九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六句三平韵等变体。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这里指小船。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翻译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翻译如下: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原文: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李清照 【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简介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艺术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一剪梅原文及翻译

《一剪梅》原文及翻译: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翻译:

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幽香也已消散,光滑如玉的竹席带着秋的凉意。解开绫罗裙,换着便装,独自登上小船。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一剪梅》的创作背景:

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题名为元人伊世珍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而现代词学家王仲闻编著的《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提出了不同意见:“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所云,显非事实。而李清照之父称为李翁,一似不知其名者,尤见芜陋。《琅嬛记》乃伪书,不足据。”

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而后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时有别离。这不免勾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写下了多首词篇,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红藕香残玉簟秋出自李清照的哪首作品 一剪梅原文及译文

1、红藕香残玉簟秋”出自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这首诗通过女词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另辟蹊径地揭示出中华民族的女子多愁善感的心理共性,既有精微的审美体验,又有精妙的审美传达,堪称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2、原文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一叶兰舟。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那排成人字形的雁群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西边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我两个人,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遣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地缠绕上了心头。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及翻译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下面是其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注释

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月满西楼:意思是鸿雁飞回之时,西楼洒满了月光。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一剪梅原文及翻译

一剪梅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全文翻译:

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脱换下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

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有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

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作者介绍

李清照(公元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原文、注释、赏析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李清照

原文: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1、红藕:红色的荷花。玉簟:竹席的美称,指光洁如玉的竹席。这句指红色的荷花已经枯萎凋零,坐在竹席上可以感觉到秋天的凉意。

2、罗裳:锦罗制成的裙子。

3、兰舟:用木兰制成的华美小舟,后用作小舟的美称。任昉《述异记》卷下:“木兰川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中。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4、锦书:指夫妻间诉说思念之情的书信。前秦秦州刺史窦滔被徙流沙,其妻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寄之。根据不同排序,可以读出许多首怀念远人的诗歌。后代遂以“锦书”、“锦字”代指思念的书信。

5、雁字:大雁飞行时,排成“一”或“人”字,故称。这里指信使,相传大雁能够传递书信。据《汉书·苏武传》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赏析:

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就为相思怀人设置了一个凄艳哀婉的场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暗含对轻易别离、独自登程的'怨苦之意。“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三句,充满着热切的期待之情。下片写别后的相思。“花自飘零水自流”,别离已成事实,令人深感无奈。丈夫应该也是如此,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对丈夫的理解,更增添了思念之情。相思之情从外在的“眉头”深入到内心的深处,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解脱了。这首词将一位沉湎于夫妻恩爱中独守空闺备受相思折磨的妻子的心理刻画得细腻入微,语言自然流畅,清丽俊爽,明白的叙述中包蕴了无尽的情思。

关于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及翻译和一剪梅李清照歌曲原唱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请阅读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折字组词-困字组词
  • 晨的拼音-晁的拼音
  • 春不老萝卜,春不老萝卜好吃吗
  • 予怎么读 矜怎么读拼音
  • 蜀中无大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典故
  • 靓怎么读,靓怎么读什么意思
  • 路轨大牌是什么 路轨什么意思
  • 广博的近义词-广博的近义词有哪些
  • 万箭穿心,万箭穿心结局是啥意思
  • 把水澄清拼音-把水澄清的读音
  •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qycseo.com/yunying/25217.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