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庆云诚科技 > 古诗词 >

(天命有归)天命有归龙向天飞

导读三国演义三十四三十五会主要内容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沧单福新野遇英主却说蔡瑁方欲回城,赵云引军赶出城来。原来赵云正饮酒间,忽见人马动入内观之,席上不见了玄德。云大...

本文内容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关于天命有归,以及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的资料,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三国演义三十四三十五会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三十四三十五会主要内容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

却说蔡瑁方欲回城,赵云引军赶出城来。原来赵云正饮酒间,忽见人马动入内观之,席上不见了玄德。云大惊,出投馆舍,听得人说:“蔡瑁引军望西赶去了。”云火急绰枪上马,引着原带来三百军,奔出西门,正迎着蔡瑁问曰:“吾主何在?”瑁曰:“使君逃席而去,不知何往。”赵云是谨细之人,不肯造次,即策马前行。遥望大溪,别无去路,乃复回马,喝问蔡瑁曰:“汝请吾主赴宴,何故引着军马追来?”瑁曰:“九郡四十二州县官僚俱在此,吾为上将,岂可不防护?”云曰:“汝逼吾主何去了?”瑁曰:“闻使君匹马出西门,到此却又不见。”云惊疑不定,直来溪边看时,只见隔岸一带水迹。云暗忖曰:“难道连马跳过了溪去?”令三百军四散观望,并不见踪迹。云再回马时,蔡瑁已入城去了。云乃拿守门军士追问,皆说:“刘使君飞马出西门而去。”云再欲入城?又恐有埋伏,遂急引军归新野。

却说玄德跃马过溪,似醉如痴,想:“此阔涧一跃而过,岂非天意!”迤逦望南漳策马而行,日将沉西。正行之间,见一牧童跨于牛背上,口吹短笛而来。玄德叹曰:“吾不如也!”遂立马观之。牧童亦停牛罢笛,熟视玄德,曰:“将军莫非破黄巾刘玄德否?”玄德惊问曰:“汝乃村僻小童,何以知吾姓字!”牧童曰:“我本不知,因常侍师父,有客到日,多曾说有一刘玄德,身长七尺五寸,垂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乃当世之英雌,今观将军如此模样,想必是也。”玄德曰:“汝师何人也?”牧童曰:“吾师覆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颍川人也。道号水镜先生。”玄德曰:“汝师与谁为友?”小童曰:“与襄阳庞德公、庞统为友。”玄德曰:“庞德公乃庞统何人?”童子曰:“叔侄也。庞德公字山民,长俺师父十岁;庞统字士元,少俺师父五岁。一日,我师父在树上采桑,适庞统来相访,坐于树下,共相议论,终日不倦。吾师甚爱庞统,呼之为弟。”玄德曰:“汝师今居何处?”牧童遥指曰:“前面林中,便是庄院。”玄德曰:“吾正是刘玄德。汝可引我去拜见你师父。”童子便引玄德,行二里余,到庄前下马,入至中门,忽闻琴声甚美。玄德教童子且休通报,侧耳听之。琴声忽住而不弹。一人笑而出曰:“琴韵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调。必有英雄窃听。”童子指谓玄德曰:“此即吾师水镜先生也。”玄德视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慌忙进前施礼,衣襟尚湿。水镜曰:“公今日幸免大难!”玄德惊讶不已。小童曰:“此刘玄德也。”水镜请入草堂,分宾主坐定。玄德见架上满堆书卷,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于石床之上,清气飘然。水镜问曰:“明公何来?”玄德曰:“偶尔经由此地,因小童相指,得拜尊颜,不胜万幸!”水镜笑曰:“公不必隐讳。公今必逃难至此。”玄德遂以襄阳一事告之。水镜曰:“吾观公气色,已知之矣。”因问玄德曰:“吾久闻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耶?”玄德曰:“命途多蹇,所以至此。”水镜曰:“不然。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玄德曰:“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竭忠辅相,颇赖其力。”水镜曰:“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玄德曰:“备亦尝侧身以求山谷之遗贤,奈未遇其人何!”水镜曰:“岂不闻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玄德曰:“备愚昧不识,愿赐指教。”水镜曰:“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乎?其谣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此谣始于建安初:建安八年,刘景升丧却前妻,便生家乱,此所谓始欲衰也;无孑遗者,不久则景升将逝,文武零落无孑遗矣;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盖应在将军也。”玄德闻言惊谢曰:“备安敢当此!”水镜曰:“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玄德急问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玄德曰:“伏龙、凤雏何人也?”水镜抚掌大笑曰:“好!好!”玄德再问时,水镜曰:“天色已晚,将军可于此暂宿一宵,明日当言之。”即命小童具饮馔相待,马牵入后院喂养。玄德饮膳毕,即宿于草堂之侧。玄德因思水镜之言,寝不成寐。约至更深,忽听一人叩门而入,水镜曰:“元直何来?”玄德起床密听之,闻其人答曰:“久闻刘景升善善恶恶,特往谒之。及至相见,徒有虚名,盖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者也。故遗书别之,而来至此。”水镜曰:“公怀王佐之才,宜择人而事,奈何轻身往见景升乎?且英雄豪杰,只在眼前,公自不识耳。”其人曰:“先生之言是也。”玄德闻之大喜,暗忖此人必是伏龙、凤雏,即欲出见,又恐造次。候至天晓,玄德求见水镜,问曰:“昨夜来者是谁?”水镜曰:“此吾友也。”玄德求与相见。水镜曰:“此人欲往投明主,已到他处去了。”玄德请问其姓名。水镜笑曰:“好!好!”玄德再问:“伏龙、凤雏,果系何人?”水镜亦只笑曰:“好!好!”玄德拜请水镜出山相助,同扶汉室。水镜曰:“山野闲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胜吾十倍者来助公,公宜访之。”正谈论间,忽闻庄外人喊马嘶,小童来报:“有一将军,引数百人到庄来也。”玄德大惊出视之,乃赵云也。玄德大喜。云下马入见曰:“某夜来回县,寻不见主公,连夜跟问到此。主公可作速回县。只恐有人来县中厮杀。”玄德辞了水镜,与赵云上马,投新野来。行不数里,一彪人马来到,视之,乃云长、翼德也。相见大喜。玄德诉说跃马檀溪之事,共相嗟讶。到县中,与孙乾等商议。乾曰:“可先致书于景升,诉告此事。”玄德从其言,即令孙乾赍书至荆州。刘表唤入问曰:“吾请玄德襄阳赴会,缘何逃席而去?”孙乾呈上书札,具言蔡瑁设谋相害,赖跃马檀溪得脱。表大怒唤蔡瑁责骂曰:“汝焉敢害吾弟!”命推出斩之。蔡夫人出,哭求免死,表怒犹未息。孙乾告曰:“若杀蔡瑁,恐皇叔不能安居于此矣。”表乃责而释之,使长子刘琦同孙乾至玄德处请罪。

琦奉命赴新野,玄德接着,设宴相待。酒酣,琦忽然堕泪。玄德问其故。琦曰:“继母蔡氏,常怀谋害之心;侄无计免祸,幸叔父指教。”玄德劝以小心尽孝,自然无祸。次日,琦泣别。玄德乘马送琦出郭,因指马谓琦曰:“若非此马,吾已为泉下之人矣。”琦曰:“此非马之力,乃叔父之洪福也。”说罢。相别。刘琦涕泣而去。

玄德回马入城,忽见市上一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歌而来。歌曰:“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玄德闻歌,暗思:“此人莫非水镜所言伏龙、凤雏乎?”遂下马相见,邀入县衙。问其姓名,答曰:“某乃颍上人也,姓单,名福。久闻使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未敢辄造;故行歌于市,以动尊听耳。”玄德大喜,待为上宾。单福曰:“适使君所乘之马,再乞一观。”玄德命去鞍牵于堂下。单福曰:“此非的卢马乎?虽是千里马,却只妨主,不可乘也。”玄德曰:“已应之矣。”遂具言跃檀溪之事。福曰:“此乃救主,非妨主也;终必妨一主。某有一法可禳。玄德曰:“愿闻禳法。”福曰:“公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将此马赐之;待妨过了此人,然后乘之,自然无事。”玄德闻言变色曰:“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福笑谢曰:“向闻使君仁德,未敢便信,故以此言相试耳。”玄德亦改容起谢曰:“备安能有仁德及人,惟先生教之。”福曰:“吾自颍上来此,闻新野之人歌曰‘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可见使君之仁德及人也。”玄德乃拜单福为军师,调练本部人马。

却说曹操自冀州回许都,常有取荆州之意,特差曹仁、李典并降将吕旷、吕翔等领兵三万,屯樊城,虎视荆襄,就探看虚实。时吕旷、吕翔禀曹仁曰:“今刘备屯兵新野,招军买马,积草储粮,其志不小,不可不早图之。吾二人自降丞相之后,未有寸功,愿请精兵五千,取刘备之头,以献丞相。”曹仁大喜,与二吕兵五千,前往新野厮杀。

探马飞报玄德。玄德请单福商议。福曰:“既有敌兵,不可令其入境。可使关公引一军从左而出,以敌来军中路;张飞引一军从右而出,以敌来军后路;公自引赵云出兵前路相迎:敌可破矣。”玄德从其言,即差关、张二人去讫;然后与单福、赵云等,共引二千人马出关相迎。

行不数里,只见山后尘头大起,吕旷、吕翔引军来到。两边各射住阵角。玄德出马于旗门下,大呼曰:“来者何人,敢犯吾境?”吕旷出马曰:“吾乃大将吕旷也。奉丞相命,特来擒汝!”玄德大怒,使赵云出马。二将交战,不数合,赵云一枪刺吕旷于马下。玄德麾军掩杀,吕翔抵敌不住,引军便走。正行间,路傍一军突出,为首大将,乃关云长也;冲杀一阵,吕翔折兵大半,夺路走脱。行不到十里,又一军拦住去路,为首大将,挺矛大叫:“张翼德在此!”直取吕翔。翔措手不及,被张飞一矛刺中,翻身落马而死。余众四散奔走。玄德合军追赶,大半多被擒获。玄德班师回县,重待单富,稿赏三军。

却说败军回见曹仁,报说:“二吕被杀,军士多被活捉。”曹仁大惊,与李典商议。典曰:“二将欺敌而亡,今只宜按兵不动,申报丞相,起大兵来征剿,乃为上策。”仁曰:“不然。今二将阵亡,死折许多军马,此仇不可不急报。量新野弹丸之地,何劳丞相大军?”典曰:“刘备人杰也,不可轻视。”仁曰:“公何怯也!”典曰:“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某非怯战,但恐不能必胜耳。”仁怒曰:“公怀二心耶?吾必欲生擒刘备!”典曰:“将军若去,某守樊城。”仁曰:“汝若不同去,真怀二心矣!”典不得已,只得与曹仁点起二万五千军马,渡河投新野而来。正是:偏裨既有舆尸辱,主将重兴雪耻兵。未知胜负何如,且听下文分解。

忽一日,刘表遣使至,请玄德赴荆州相会。玄德随使而往,刘表接着,叙礼毕,请入后堂饮宴,因谓玄德曰:“近闻曹操提兵回许都,势日强盛,必有吞并荆、襄之心。昔日悔不听贤弟之言,失此好机会。”九州铁铸不成此一大错。玄德曰:“今天下分裂,干戈日起,机会岂有尽乎?若能应之于后,未足为恨也。”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表曰:“吾弟之言甚当。”相与对饮。酒酣,表忽潸然泪下。前止长叹,此写下泪,文势纡徐有致。玄德问其故,表曰:“吾有心事,前者欲诉与贤弟,未得其便。”玄德曰:“兄长有何难决之事?倘有用弟之处,弟虽死不辞。”表曰:“前妻陈氏所生长子琦,为人虽贤,而柔懦不足立事;后妻蔡氏所生少子琮,颇聪明。此在刘表口叙出,省笔。吾欲废长立幼,恐碍于礼法;欲立长子,争奈蔡氏族中皆掌军务,后必生乱:因此委决不下。”前不说明,此方说出,文势纡徐有致。○既爱少子,又怜长子;既爱长子,又畏蔡氏;活画一没主意无决断人。玄德曰:“自古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若忧蔡氏权重,可徐徐削之,不可溺爱而立少子也。”自是正论。表默然。原来蔡夫人素疑玄德,凡遇玄德与表叙论,必来窃听。前既先写蔡夫人出立屏后,此处所叙便不突然。是时正在屏风后,闻玄德此言,心甚恨之。后文孔明不对刘琦之问,直至登楼去梯,而后言者,正恐此属垣之有耳也。玄德自知语失,遂起身如厕。因见己身髀肉复生,亦不觉潸然流涕。刘表下泪是儿女态,玄德下泪是英雄气。少顷复入席。表见玄德有泪容,怪问之。玄德长叹曰:“备往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散;今久不骑,髀里肉生。日月磋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刘表为家庭系情,玄德为天下发愤。表曰:“吾闻贤弟在许昌,与曹操青梅煮酒,共论英雄,贤弟尽举当世名士,操皆不许,而独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青梅煮酒事已隔数回,忽于此处一提。以曹操之权力,犹不敢居吾弟之先,何虑功业不建乎?”玄德乘着酒兴,失口答曰:“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前于曹操面前,假作愚人身分;今在刘表面前,却露出英雄本色。表闻言默然。玄德自知语失,托醉而起,归馆舍安歇。前写玄德默然,后写刘表默然;前写刘表长叹,后写玄德长叹;前写刘表下泪,后写玄德下泪;前云玄德自知失语,起身如厕,后又云玄德自知失语,托醉而起:皆故意作此两两相对之笔,闲甚,妙甚。后人有诗赞玄德曰:

曹公屈指从头数,天下英雄独使君。髀肉复生犹感叹,争教寰字不三分?

却说刘表闻玄德语,口虽不言,心怀不足,别了玄德,退入内宅。蔡夫人曰:“适间我于屏后听得玄德之言,甚轻觑人,足见其有吞并荆州之意。今若不除,必为后患。”屏后所闻,着怒只在前语;今激刘表,却只说他后语。妇人狡猾。表不答,但摇头而已。活画刘表。蔡氏乃密召蔡瑁入,商议此事。瑁曰:“请先就馆舍杀之,然后告知主公。”读至此,为玄德捏一把汗。蔡氏然其言。瑁出,便连夜点军。蔡瑁不奉刘表之命,便欲点军杀玄德,想见蔡瑁之横,蔡夫人之专,而刘表之弱。

却说玄德在馆舍中秉烛而坐,三更之后,方欲就寝,忽一人叩门而入,视之乃伊籍也。来得闪忽。原来伊籍探知蔡瑁欲害玄德,特夤夜来报。此伊籍第一番救玄德。当下伊籍将蔡瑁之谋,报知玄德,催促玄德速速起身。玄德曰:“未辞景升,如何便去?”籍曰:“公若辞,必遭蔡瑁之害矣。”玄德乃谢别伊籍唤从者,一齐上马,不待天明,星夜奔回新野。比及蔡瑁领军到馆舍时,玄德已去远矣。瑁悔恨无及,乃写诗一首于壁间,幻想。径入见表曰:“刘备有反叛之意,题反诗于壁上,不辞而去矣。”玄德谏刘表是几句真话,蔡瑁陷玄德是一首假诗。表不信,亲诣馆舍观之,果有诗四句。诗曰:

数年徒守困,空对旧山川。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龙跃池中,正应马跃溪中。假诗之句,已预为之谶矣。

刘表见诗大怒,拔剑言曰:“誓杀此无义之徒!”行数步,猛省曰:“吾与玄德相处许多时,不曾见他作诗。此必外人离间之计也。”遂回步入馆舍,用剑尖削去此诗,弃剑上马。忽而大怒,忽而猛省,忽而拔剑,忽而弃剑,如潮起潮落,是刘表好处,是文字曲处。蔡瑁请曰:“军士已点齐,可就往新野擒刘备。”表曰:“未可造次,容徐图之。”既识破假诗,不即说明,乃作此葫芦提语,是刘表缓处,是文字曲处。蔡瑁见表持疑不决,乃暗与蔡夫人商议,即日大会众官于襄阳,就彼处谋之。次日,瑁禀表曰:“近年丰熟,合聚众官于襄阳,以示抚劝之意。请主公一行。”表曰:“吾近日气疾作,实不能行。可令二子为主待客。”瑁曰:“公子年幼,恐失于礼节。”表曰:“可往新野请玄德待客。”请玄德赴会,不用蔡瑁说,却用刘表说。妙甚。瑁暗喜正中其计,便差人请玄德赴襄阳。

却说玄德奔回新野,自知失言取祸,未对众人言之。忽使者至,请赴襄阳。孙干曰:“昨见主公匆匆而回,意甚不乐,愚意度之,在荆州必有事故。今忽请赴会,不可轻往。”一个说不该去。玄德方将前项事诉与诸人。归时不说,至此方说,曲甚。云长曰:“兄自疑心语失。刘荆州并无嗔责之意。外人之言,未可轻信。襄阳离此不远,若不去,则荆州反生疑矣。”一个说不该不去。玄德曰:“云长之言是也。”张飞曰:“筵无好筵,会无好会,不如不去。”又一个说不该去。赵云曰:“某将马步军三百人同往,可保主公无事矣。”一个愿领兵随去。玄德曰:“如此甚好。”遂与赵云即日赴襄阳。

蔡瑁出郭迎接,意甚谦谨。写蔡瑁之诈。随后刘琦、刘琮二子,引一班文武官僚出迎。玄德见二公子俱在,并不疑忌。是日请玄德于馆舍暂歇。赵云引三百军围绕保护。云披甲挂剑,行坐不离左右。写赵云之忠。刘琦告玄德曰:“父亲气疾作,不能行动,特请叔父待客,抚劝各处守收之官。”玄德曰:“吾本不敢当此,既有兄命,不敢不从。”次日,人报九郡四十二州官员俱已到齐。蔡瑁预请蒯越计议曰:“刘备世之枭雄,久留于此,后必为害,可就今日除之。”越曰:“恐失士民之望。”瑁曰:“吾已密领刘荆州言语在此。”蔡瑁欺刘表既用假诗,欺蒯越又传假命。越曰:“既如此,可预作准备。”瑁曰:“东门岘山大路,已使吾弟蔡和引军把守;南门外已使蔡中守把;北门外已使蔡勋守把。三蔡伏兵只在蔡瑁口中叙出,最省笔。只有西门不必守把,前有檀溪阻隔,虽有数万之众,不易过也。”先说得如此之险,方见后文脱难之奇。越曰:“吾见赵云行坐不离玄德,恐难下手。”瑁曰:“吾伏五百军在城内准备。”越曰:“可使文聘、王威二人另设一席于外厅,以待武将。先请住赵云,然后可行事。”与张绣欲谋曹操,先使人灌醉典韦,同一方法。瑁从其言。当日杀牛宰马,大张筵席。玄德乘的卢马至州衙,命牵入后园拴系。此处写马、写后园,极似闲笔,却俱暗为后文伏线。妙。众官皆至堂中。玄德主席,二公子两边分坐,其余各依次而坐。赵云带剑立于玄德之侧。文聘、王威入请赵云赴席。云推辞不去,极写赵云精细。玄德令云就席,云勉强应命而出。蔡瑁在外收拾得铁桶相似,将玄德带来三百军,都遣归馆舍,只待半酣号起下手。读至此,又为玄德捏一把汗。酒至三巡,伊籍起把盏,至玄德前,以目视玄德,低声谓曰:“请更衣。”玄德会意,即起如厕。伊籍把盏毕,疾入后园,接着玄德,附耳报曰:“蔡瑁设计害君,城外东、南、北三处,皆有军马守把,惟西门可走,公宜速逃!”此伊籍第二番救玄德,写得又闪忽,又精微。玄德大惊解的卢马,开后园门牵出,飞身上马,不顾从者,匹马望西门而走。门吏问之,玄德不答,加鞭而出。门吏当之不住,飞报蔡瑁。瑁即上马,引五百军随后追赶。前云伏兵五百在城,正为此句伏线。

却说玄德撞出西门,行无数里,前有大溪拦住去路。读至此,又为玄德捏一把汗。那檀溪阔数丈,水通湘江,其波甚紧。极言其险,愈见后文脱难之奇。玄德到溪边,见不可渡,勒马再回。若此时便写跃马,则无步骤矣。勒马再回,情势逼真。遥望城西,尘头大起,追兵将至。玄德曰:“今番死矣!”遂回马到溪边。回头看时,追兵近矣极矣,险极矣。玄德着慌,纵马下溪。纵马下溪,是慌极举动,情势是逼真。行不数步,马前蹄忽陷,浸湿衣袍。不便写跃马,偏有此一折。愈出愈奇,愈险愈妙。玄德乃加鞭大呼曰:“的卢,的卢!今日妨吾!”急到没去处,险到没去处,读者以为必无生路矣。下文忽然死里逃生,真乃出人意表。言毕,那马忽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玄德如从云雾中起。文不险不奇,事不急不快。急绝险绝之际,忽翻出奇绝快绝之事,可惊可喜。后来苏学士有古风一篇,单咏跃马檀溪事。诗曰:

老去花残春日暮,宦游偶至檀溪路;停骖遥望独徘徊,眼前零落飘红絮。暗想咸阳火德衰,龙争虎斗交相持。襄阳会上王孙饮,坐中玄德身将危。逃生独出西门道,背后追兵复将到。一川烟水是檀溪叱征骑往前跳。马蹄踏碎青玻璃,天风响处金鞭挥。耳畔但闻千骑走,波中忽见双龙飞。西川独霸真英主,坐下龙驹两相遇。檀溪溪水自东流,龙驹英主今何处?临流三叹心欲酸,斜阳寂寂照空山。三分鼎足浑如梦,踪迹空留在世间。

玄德跃过溪西,顾望东岸,蔡瑁已引军赶到溪边,大叫:“使君何故逃席而去?”本是逃死,乃云逃席。玄德曰:“吾与汝无仇,何故欲相害?”瑁曰:“吾并无此心。使君休听人言!”玄德见瑁手将拈弓取箭,乃急拨马望西南而去。写蔡瑁尚有余势,玄德尚有余慌。瑁谓左右曰:“是何神助也?”不特蔡瑁吃惊,即读者至今犹未信。方欲收军回城,只见西门内赵云引三百军赶来。前频写赵云随身保护,读者以为玄德全仗此人矣。不谓报信者乃伊籍,跃溪者乃的卢,赵云竟未及相助。今玄德已去,蔡瑁将归,而赵云忽然劈面赶来,读者又疑后文赵云必杀蔡瑁也。正是:

跃去龙驹能救主,追来虎将欲诛仇。

未知蔡瑁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三国演义翻译

那歌谣说:“(刘表的势力)在建安8、9年的时候会衰落,到建安13年的时候就全没了。最后上天的旨意有所倾向,困在泥潭中的蟠龙向天上飞去(是说刘备)。”这首歌谣是从建安年初开始出现额。到“建安8年,刘表的前妻趋势,家里就有了内乱。这就是所谓的“始欲衰”。而“无孑遗”,说的是不久以后刘表就会死去,他的文官武将就会全部离去而没有留下的。“天命有归”、“龙向天飞”应该说的是将军您了。

刘备听了这话,大为惊讶,赔罪:“刘备哪里敢这样。”

水镜先生说:“;现在天下的奇才,都在这里了,您应该去拜访他们,请他们为您效劳”

天命有归什么意思?

词目

天命有归

发音

tiān mìng yǒu guī

释义

天命:上天的意志;归:归宿。上天所安排的归宿。

引用

《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 .欲衰’也;‘无孑遗’者,不久则景升将逝,文武零落无孑遗矣;‘

天命有归

’,‘龙向天飞’,盖应在将军也。”玄德闻言惊谢曰:“备. 《南北史演义》第十回逃将军弃师中虏计亡国后侑酒作人奴 .尝与出猎逐鹿,深入山谷。群臣恐昌有异心,一再进谏,魏主道:“

天命有归

,何必顾虑!”仍昵待如初。封安颉为建威将军,兼西平公,. 《残唐五代史演义》第六十回周世宗禅位宋祖 .位,三王乘时而革命,其极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

天命有归

。咨尔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禀上圣之资,有神. 《隋唐两朝志传》第五十八回休城敬德诈降唐 .昔发兵南侵,汝曾谏言唐王李渊才兴仁义之师,即成帝王之业,诚系

天命有归

。实非人力可为,教孤北连突厥,南结大唐,然后即位,可为. 《隋唐两朝志传》第六十六回建德败走牛口谷 .其养子为主,善行曰:“夏主奄定河朔,号为盛强,今一出不复,非

天命有归

哉!不如委心 *** ,无为涂炭生民也。”遂分府库金银,散给. 《明史演义》第二十五回越长江燕王入京出鬼门建文逊国 .燕王大怒,复致书梅殷,略言:“本藩出兵到此,为入清君侧起见,

天命有归

,何人敢阻?不早见机,后悔无及。”殷得书亦愤,竟将来使. 《明史演义》第七十八回虎将征蛮破巢诛逆蠹鱼食字决策建储 .穿,最可异的,是巧巧把常洵二字,啮得一笔不留,不禁悚然道:“

天命有归

,朕也不能违天了。”这语一出,郑贵妃料知变局,嗔怨齐生.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 .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

天命有归

,不可以智力争也。青龙二年春,亮帅众出武功,分兵. 《晋书》卷一百十·载记第十 .立功于时,而反委质乎。烈士处身于世,固当如是邪”产泣曰“诚知

天命有归

,非微臣所抗。然犬马为主,岂忘自效,但以孤穷势蹙,致力. 《宋书》卷八十九·列传第四十九·袁粲 .祸”粲不答。又给油络通幰车,仗士五十人入殿。时齐王功高德重,

天命有归

,粲自以身受顾托,不欲事二姓,密有异图。丹阳尹刘秉,宋. 《南齐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三十二·裴叔业 崔慧景 张欣泰 .为见戮。陛下斩征东之使,实诈山阳。江夏违先臣之请,实谋孔矜。

天命有归

,故事业不遂耳。夫唯圣人,乃知天命,守忠之臣,唯知尽死. 《魏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三十一·严棱等 .道固子景业等向梁邹。亡父既见赤虎之信,仰感圣朝远遣妻子,又知

天命有归

,拥众一万,以城降款。乘驿赴台,蒙为客例。臣私衅深重,. 《魏书》卷一百一十二下·志第十八·灵征八下 .增广天地,谨与群臣参议,宜以石文之征,宣告四海,令方外僣窃知

天命有归

。"制曰:"此天地况施,乃先祖父之遗征,岂朕一人所能独.

三国演义第35回,主要内容帮忙概括下啦,字数500那样

蔡瑁领兵归城,中途遇到赵云,赵云找不到刘备,就带兵回到新野,刘备越过檀溪后遇到一个牧童,牧童把他带到“水镜先生”家司马徽发现刘备是逃到这里的,就指出刘备身边没有善于用兵的人才。刘备就像司马徽请教天下的奇才都有哪些,司马徽不告诉他,让他在此先住一宿。到了晚上,徐庶(单福)来拜访司马徽,说刘表善善恶恶徒有虚名,就离开了他,来到了这里。司马徽告诉他说英雄豪杰只在他眼前,只是他没发现罢了。第二天,刘备向水镜先生请教昨夜到访之人,水镜先生告诉他那人已经另投明主去了。这是赵云找到了这里,就护送刘备回到新野,回到新野,刘备给刘表写了一封信,说明了蔡瑁陷害他的过程。刘表很生气,想杀了蔡瑁,蔡夫人劝止了,就让刘琦和孙乾去新野给刘备请罪。在席间,刘琦说继母蔡夫人想陷害他,刘备告诉他说只要小心行孝就没事。在城中,刘备遇到了一个名叫单福的人,就拜他为军师。单福怀疑刘备是假仁义,就暗中试探他,结果发现刘备是真仁德之人,就每日帮他调练兵马。曹操自从回了许昌之后,就有了收荆州之心。就让曹仁,李典领兵3万察看虚实。曹仁手下降将吕翔,吕旷带兵5千,攻打新野,结果被杀败,大败而回。曹仁很生气,起点本部2万5千兵马,杀奔新野。

刘备骑的卢跃过过檀溪的童谣是什么,出自水镜先生之口的,求助

玄德曰:“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竭忠辅相,颇赖其力。”

水镜曰:“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

玄德曰:“备亦尝侧身以求山谷之遗贤,奈未遇其人何!”

水镜曰:“岂不闻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

玄德曰:“备愚昧不识,愿赐指教。”

水镜曰:“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乎?其谣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此谣始于建安初:建安八年,刘景升丧却前妻,便生家乱,此所谓始欲衰也;无孑遗者,不久则景升将逝,文武零落无孑遗矣;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盖应在将军也。”

玄德闻言惊谢曰:“备安敢当此!”

水镜曰:“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

玄德急问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

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玄德曰:“伏龙、凤雏何人也?”

水镜抚掌大笑曰:“好!好!”

由此引出了我们伟大的卧龙先生丫~~~~~~~~~~~~~~~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

却说蔡瑁正要回城时,赵云领军赶出城来。原来赵云正在饮酒间,忽然看到人马调动忙进入察看,席间却唯独不见了刘备。赵云大惊忙赶回馆舍,听到军兵说:“蔡瑁领军朝西赶去了。”

赵云绰枪上马,领着带来的三百名军士奔出西门,正迎着蔡瑁忙问道:“我的主公去哪里了?”蔡瑁说:“使君逃席而去,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去哪儿了。”赵云一向是做事谨慎心细之人,从来不肯造次,立即策马前行。

他遥望大溪后,看到并没有其他路可以通过,这才圈回马喝问蔡瑁:“你请来我主公赴宴,为什么带领着军马追赶?”蔡瑁说:“九郡四十二州县官僚全都在此,我作为上将,怎么不可以带兵防护?”赵云问:“我只问你,你威逼我的主公去哪儿了?”蔡瑁说:“我听说使君匹马出了西门,到了这里却没有看到。”

赵云惊疑不定,再次来到溪边看时,只见对岸隐约有一带水迹。赵云暗自寻思道:“难道连人带马跳过了溪去?”下令军士四散观望,却是不见踪迹。赵云再回马时,蔡瑁早回城去了。赵云抓着守门的军士追问,都回答说:“刘使君飞马奔出西门而去。”赵云想再进入城中,又恐怕中了埋伏,只好领军回了新野。

却说刘备跃马过檀溪后,感觉不可思议。他暗自想道:“这么宽的深涧我竟然一跃而过,这难道是天意?”于是打马朝南漳方向策马而行,太阳慢慢就要落山。

正行间,看见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口吹短笛而来。刘备叹道:“我的境地还不如这个牧童!”于是停马观看,也想顺便问一下路。牧童也停牛罢笛,打量了刘备许久问:“将军难道就是破黄巾军的刘备吗?”刘备惊问道:“你只是偏远村落的小童,怎么也知道我的名字?”牧童说:“我是不知道,但我听我师父和他的朋友们常常提起。说有个人叫做刘备,身长七尺五寸,垂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是当世的大英雄。现在我看到将军您就是这个模样,所以就猜测是您了。”

刘备问:“你的师父是谁?”牧童回答:“我的师父复姓司马,名徽,字德操,他是颍川人。他还有个道号叫做水镜先生。”刘备说:“你的师父和谁是好朋友?”小童说:“和襄阳庞德公、庞统为好友。”刘备又问:“庞德公和庞统又是什么人?”童子说:“他们是亲叔侄。庞德公字山民,比我师父大十岁,庞统字士元,比我师父小五岁。有一天,我师父在树上采桑,看到庞统来访,就坐到树下。两人一起议论国家大事,整整一天都没有厌倦。我的师父十分喜爱庞统,直接称呼他为兄弟。”刘备问:“你的师父在哪里居住?”牧童用笛遥指说:“前面林中便是我师父的庄院。”刘备说:“我就是刘备。麻烦小童领着我前去拜见你师父。”

童子便领着刘备,走了大约二里多路后到庄前下马,进入中门,忽然听见传来悠扬琴声。刘备让童子先去通报,他在外侧耳倾听。琴声忽然停下不弹,有一人笑着出来说道:“琴韵清幽,音中忽然起高亢之调,想必定有英雄窃听。”童子指着这人对刘备说:“这就是我的师父水镜先生。”刘备观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慌忙上前施礼,衣襟却还是湿的。水镜先生说:“今天看来你是刚刚幸免大难!”刘备惊讶不已。小童对师父说:“这人就是刘备。”

水镜先生请刘备进入草堂,分宾主坐定。刘备看到架上堆满书卷,窗外盛栽松竹,横琴在石床之上,清气飘然。水镜先生问:“明公这是从哪里来?”刘备说:“我是偶尔经过这里。因为小童指引,才得拜尊颜,不胜万幸!”水镜先生笑道:“你不要隐讳,想来你是逃难至此。”刘备于是把襄阳发生的事情说出。水镜先生说:“我观察你的气色,早已猜到了。”就问刘备:“我久闻明公大名,为什么还是这么落魄不堪?”刘备答:“我一生命运多难,所以到了这个地步。”

水镜先生说:“这话不对。我说大概是因为将军左右没有得力之人。”刘备说:“我虽然才干不济,但现在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羽、张飞、赵云之流,他们全都殚精竭虑,出生入死,我也很依赖他们出力。”水镜先生说:“关、张、赵云,都是万人难敌的猛将,只可惜你还缺少善于调度使用他们的智能之人。像孙乾、糜竺等辈,都是白面书生,绝非经纶济世之才。”刘备说:“我也曾经去寻求山谷中的隐居大贤,只可惜从来没有机会遇到!”水镜先生说:“难道你没有听说孔子讲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怎么说是没有能人?”刘备说:“我愚昧不识人,愿请先生赐教。”水镜先生说:“你听说过荆襄诸郡有民谣吗?谣中说:‘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这句民谣最早出现在建安初年:建安八年,刘景升丧却前妻后生出家乱,这里是说的刘表将要衰败;无孑遗者,说的是不久刘景升将要去世,文武零落无处投靠;天命有归,龙向天飞,我看是应验在将军身上。”刘备听完惊异地谢道:“我怎么能当此重任!”水镜先生说:“现在天下的奇才,全都在这里聚集,你应当前去寻访聘请。”

刘备急问道:“奇才在哪里?他们都是些什么人?”水镜先生说:“伏龙、凤雏,两人得其一可安天下。”刘备说:“伏龙、凤雏又是什么人?”水镜先生抚掌大笑道:“好!好!”刘备再追问时,水镜先生说:“天色已晚,将军可以在这里暂宿一夜,明天我再告诉你。”立即安排小童准备饮食酒菜款待,战马牵到后院中喂养。

刘备吃完饭后,就住宿在草堂偏房之中。他想起水镜先生的话,翻来覆去不能入睡。折腾到半夜三更,忽然听到外面有一人叩门而入,水镜先生问:“元直怎么这么晚了还来?”刘备起床侧耳倾听,那人答道:“我很早就听说刘景升礼贤下士,善恶分明,就前去拜谒。等见到后一看,却是徒有虚名。善良有才之人他不能使用,险恶狡诈之人他不能赶走。所以我写下一封辞别信后来到了这里。”水镜先生说:“公怀王佐之才,应当择人而侍,怎么能够轻易去投奔了刘景升?况且英雄豪杰就在眼前,只是你不识罢了。”那人说:“先生说得对极了。”刘备听完后大喜,暗自寻思这人必定是伏龙、凤雏,想要立即出外相见,又恐怕造次,迷迷糊糊睡过去了。

到了天明,刘备见过水镜先生问:“昨夜来的人是谁?”水镜先生说:“是我的一个朋友。”刘备要求和他一见。水镜先生说:“这人想要投奔明主,已去了其他地方。”刘备问那人姓名,水镜只是笑道:“好!好!”刘备再问:“伏龙、凤雏,他们都是谁?”水镜也只笑道:“好!好!”水镜先生口头语就是“好好好”,所以后世称其为“好好先生”,也就是现代“老好人”的鼻祖。

刘备拜请水镜先生出山相助,同扶汉室。水镜先生说:“我是山野闲散之人,不堪重用。现在能力胜我十倍之人会前去辅佐你,公应当赶紧访察。”

正谈论间,忽然听到庄外人喊马嘶,小童进来报告:“有一位将军领着数百人赶到庄上来了。”刘备大惊忙出庄察看,见是赵云,刘备大喜。赵云下马进来见礼道:“我昨夜里回到新野县,找寻不见主公,连夜访察到了这里。主公速速回县中,只恐怕有人到县中去厮杀。”

刘备辞别了水镜先生,和赵云上马奔新野而去。行不到数里,一彪人马来到,正是关羽、张飞兄弟,彼此相见后大喜。刘备讲述了跃马檀溪之事,大家都惊讶不已。到县中后和孙乾等商议。孙乾说:“可先写书信送给刘景升,说清楚这件事情。”刘备立即命令孙乾带书信赶到荆州。

刘表召唤孙乾进入问:“我专门请刘备到襄阳主持宴会,他为什么不辞而别逃席而去?”孙乾呈上书信,说明蔡瑁设计加害,全靠跃马檀溪得以逃脱。刘表大怒忙召唤蔡瑁进来责骂道:“你胆敢加害我的兄弟!”命令左右武士推出斩首。蔡夫人出来哭求免死,刘表余怒未息。孙乾禀告说:“如果杀了蔡瑁,恐怕皇叔再也不能安居在这里了。”刘表于是训斥蔡瑁一顿就释放了,派长子刘琦随同孙乾前去赔罪。

刘琦奉命赶赴新野,刘备接着后设宴相待。酒到半酣,刘琦忽然流泪,刘备问其中缘故。刘琦说:“我的继母蔡氏常有谋害我之心。侄儿没有什么计谋免祸,特地向叔父指教。”刘备劝他只要小心尽孝,自然无祸。第二天,刘琦流泪而别。刘备乘马送刘琦出郭,指着坐骑对刘琦说:“如果不是这匹马,我早死在九泉之下。”刘琦说:“这并不是马力,而是叔父自有洪福。”说罢相别,刘琦流泪而去。

刘备回马入城时,忽然看到大街上有一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歌而来。歌曰:

刘备听到歌后暗自寻思:“这人难道是水镜先生所说的伏龙、凤雏吗?”于是下马相见,邀请进入县衙。问那人其姓名,那人答道:“我是颍上人氏,姓单名福。久闻使君招贤纳士,想来投奔,却又不敢造次。所以在街市上行歌,以引您来倾听。”刘备大喜,待为上宾。

单福说:“刚才使君所骑乘的战马,再让我来看一看。”刘备命人去牵马到堂下。单福说:“这不是‘的卢’马吗?虽然是千里马,却只是妨主人,不可骑乘。”刘备说:“已经应验了一回。”于是把马跃檀溪之事说出。单福说:“这是救主,不是妨主,但却必定再妨一主,我有一法可破解。”刘备说:“我想听听破解之法。”单福说:“你如果有什么仇怨之人,可以把这匹马送给他。等到妨死了这人后,然后再来骑乘,自然就无事了,这叫做一举两得。”刘备听完这话勃然变色说:“你刚刚来到这里,不教我正道,却教我损人利己妨人的事,我不敢领教。”单福笑着道歉说:“我早就听说使君仁德,不敢全信,所以故意用这话来试探。”

刘备也收起怒容起身说:“我哪里像外界所说的那么有仁德,只希望先生教我。”单福说:“我从颍上来到这里,听到新野的人们歌曰:‘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可见使君的确仁德宽厚。”刘备于是拜单福为军师,负责训练指挥本部人马。

却说曹操从冀州回师许昌后,常有取荆州的意图,特地派曹仁、李典带降将吕旷、吕翔等人率军兵三万,屯驻樊城,虎视荆襄,不时探看虚实。这时吕旷、吕翔禀报曹仁说:“现在刘备屯兵新野后招军买马,积草储粮,其志向不小,不能不早早图谋。我们两人自从投降丞相之后,没有立下寸功,愿意请求拨付五千精兵,前去取来刘备之头献给丞相。”曹仁大喜,拨给二吕五千名军兵,前往新野厮杀。

探马飞报给刘备,刘备请来单福商议。单福说:“既然有敌兵而来,就不能放他们入境。可派关羽带领一支军马从左路杀出,以敌住来军中路,张飞带领另一支军马从右路杀出,以敌住来军后路。使君亲自率领赵云出兵前路相迎击,敌军可破。”刘备听从单福之计,立即派关羽、张飞两人前去埋伏,然后和单福、赵云等众将,共带领两千人马出关迎敌。

行不到数里,只见山后尘头大起,吕旷、吕翔领军来到。两边各射住阵角,刘备出马在旗门之下,大呼道:“来者是什么人,胆敢进犯我边境?”吕旷出马说:“我是大将吕旷。奉丞相命令,特地前来擒你!”刘备大怒,命赵云出马。两将交战不到数合,赵云一枪刺吕旷于马下。刘备指挥军兵掩杀,吕翔抵敌不住,领军便退。

正败退间,路旁一支军马杀出,为首大将正是关羽,冲杀一阵后吕翔折兵大半,夺路逃脱。行了不到十里,又有一支军马拦住去路,为首大将挺矛大叫:“张翼德在此!”直取吕翔。吕翔措手不及,被张飞一矛刺中,翻身落马而死,其余众军士四散奔逃。刘备兵合一处紧紧追赶,曹军大半都被擒获。刘备班师回县里,重待单福,犒赏三军。

却说败军回去见到曹仁,报告说:“二吕被杀,军士大多被捉。”曹仁大惊,和李典商议。李典说:“二将轻敌身亡,我们现在应当按兵不动,抓紧时间申报丞相,让丞相起大兵前来征剿,这是上策。”曹仁说:“你说得不对。现在二将阵亡,死伤了很多军马,此仇不可不报。新野区区弹丸之地,何用劳驾丞相大军?”李典说:“刘备是人中之杰,不能轻视。”曹仁说:“你怎么这么怯战!”李典说:“兵法说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我不是怯战,只是预料不能取胜。”曹仁大怒说道:“你是怀了二心吧?我现在就去生擒刘备!”李典说:“如果将军前去,我负责守卫樊城。”曹仁说:“你如果不跟我一起前去,那就是真怀了二心!”李典没有办法,只好和曹仁点起两万五千军马,渡河杀奔新野而来。

黄其军

      作于2018年7月24日(古历六月十二)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白话《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文言文三国演义35回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单福新野遇英主

主要内容:

水镜先生向刘备举荐伏龙、凤雏。

刘表令刘琦到新野给刘备请罪,刘琦告之以继母蔡夫人不容之苦。

玄德得单福,为军师。单福计破曹军。

曹仁率兵杀奔新野。

原文:

却说蔡瑁方欲回城,赵云引军赶出城来。原来赵云正饮酒间,忽见人马动入内观之,席上不见了玄德。云大惊,出投馆舍,听得人说:“蔡瑁引军望西赶去了。”云火急绰枪上马,引着原带来三百军,奔出西门,正迎着蔡瑁问曰:“吾主何在?”瑁曰:“使君逃席而去,不知何往。”赵云是谨细之人,不肯造次,即策马前行。遥望大溪,别无去路,乃复回马,喝问蔡瑁曰:“汝请吾主赴宴,何故引着军马追来?”瑁曰:“九郡四十二州县官僚俱在此,吾为上将,岂可不防护?”云曰:“汝逼吾主何处去了?”瑁曰:“闻使君匹马出西门,到此却又不见。”云惊疑不定,直来溪边看时,只见隔岸一带水迹。云暗忖曰:“难道连马跳过了溪去……?”令三百军四散观望,并不见踪迹。云再回马时,蔡瑁已入城去了。云乃拿守门军士追问,皆说:“刘使君飞马出西门而去。”云再欲入城,又恐有埋伏,遂急引军归新野。

却说玄德跃马过溪,似醉如痴,想:“此阔涧一跃而过,岂非天意!”迤逦望南漳策马而行,日将沉西。正行之间,见一牧童跨于牛背上,口吹短笛而来。玄德叹曰:“吾不如也!”遂立马观之。牧童亦停牛罢笛,熟视玄德,曰:“将军莫非破黄巾刘玄德否?”玄德惊问曰:“汝乃村僻小童,何以知吾姓字!”牧童曰:“我本不知,因常侍师父,有客到日,多曾说有一刘玄德,身长七尺五寸,垂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乃当世之英雄,今观将军如此模样,想必是也。”玄德曰:“汝师何人也?”牧童曰:“吾师覆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颍川人也。道号‘水镜先生’。”玄德曰:“汝师与谁为友?”小童曰:“与襄阳庞德公、庞统为友。”玄德曰:“庞德公乃庞统何人?”童子曰:“叔侄也。庞德公字山民,长俺师父十岁;庞统字士元,少俺师父五岁。一日,我师父在树上采桑,适庞统来相访,坐于树下,共相议论,终日不倦。吾师甚爱庞统,呼之为弟。”玄德曰:“汝师今居何处?”牧童遥指曰:“前面林中,便是庄院。”玄德曰:“吾正是刘玄德。汝可引我去拜见你师父。”童子便引玄德,行二里余,到庄前下马,入至中门,忽闻琴声甚美。玄德教童子且休通报,侧耳听之。琴声忽住而不弹。一人笑而出曰:“琴韵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调。必有英雄窃听。”童子指谓玄德曰:“此即吾师水镜先生也。”玄德视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慌忙进前施礼,衣襟尚湿。水镜曰:“公今日幸免大难!”玄德惊讶不已。小童曰:“此刘玄德也。”水镜请入草堂,分宾主坐定。玄德见架上满堆书卷,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于石床之上,清气飘然。水镜问曰:“明公何来?”玄德曰:“偶尔经由此地,因小童相指,得拜尊颜,不胜万幸!”水镜笑曰:“公不必隐讳。公今必逃难至此。”玄德遂以襄阳一事告之。水镜曰:“吾观公气色,已知之矣。”因问玄德曰:“吾久闻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耶?”玄德曰:“命途多蹇,所以至此。”水镜曰:“不然。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玄德曰:“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竭忠辅相,颇赖其力。”水镜曰:“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玄德曰:“备亦尝侧身以求山谷之遗贤,奈未遇其人何!”水镜曰:“岂不闻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玄德曰:“备愚昧不识,愿赐指教。”水镜曰:“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乎?其谣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此谣始于建安初:建安八年,刘景升丧却前妻,便生家乱,此所谓‘始欲衰’也;‘无孑遗’者,不久则景升将逝,文武零落无孑遗矣;‘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盖应在将军也。”玄德闻言惊谢曰:“备安敢当此!”水镜曰:“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玄德急问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玄德曰:“伏龙、凤雏何人也?”水镜抚掌大笑曰:“好!好!”玄德再问时,水镜曰:“天色已晚,将军可于此暂宿一宵,明日当言之。”即命小童具饮馔相待,马牵入后院喂养。玄德饮膳毕,即宿于草堂之侧。玄德因思水镜之言,寝不成寐。约至更深,忽听一人叩门而入,水镜曰:“元直何来?”玄德起床密听之,闻其人答曰:“久闻刘景升善善恶恶,特往谒之。及至相见,徒有虚名,盖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者也。故遗书别之,而来至此。”水镜曰:“公怀王佐之才,宜择人而事,奈何轻身往见景升乎?且英雄豪杰,只在眼前,公自不识耳。”其人曰:“先生之言是也。”玄德闻之大喜,暗忖此人必是伏龙、凤雏,即欲出见,又恐造次。候至天晓,玄德求见水镜,问曰:“昨夜来者是谁?”水镜曰:“此吾友也。”玄德求与相见。水镜曰:“此人欲往投明主,已到他处去了。”玄德请问其姓名。水镜笑曰:“好!好!”玄德再问:“伏龙、凤雏,果系何人?”水镜亦只笑曰:“好!好!”玄德拜请水镜出山相助,同扶汉室。水镜曰:“山野闲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胜吾十倍者来助公,公宜访之。”正谈论间,忽闻庄外人喊马嘶,小童来报:“有一将军,引数百人到庄来也。”玄德大惊出视之,乃赵云也。玄德大喜。云下马入见曰:“某夜来回县,寻不见主公,连夜跟问到此。主公可作速回县。只恐有人来县中厮杀。”玄德辞了水镜,与赵云上马,投新野来。行不数里,一彪人马来到,视之,乃云长、翼德也。相见大喜。玄德诉说跃马檀溪之事,共相嗟讶。到县中,与孙乾等商议。乾曰:“可先致书于景升,诉告此事。”玄德从其言,即令孙乾赍书至荆州。刘表唤入问曰:“吾请玄德襄阳赴会,缘何逃席而去?”孙乾呈上书札,具言蔡瑁设谋相害,赖跃马檀溪得脱。表大怒唤蔡瑁责骂曰:“汝焉敢害吾弟!”命推出斩之。蔡夫人出,哭求免死,表怒犹未息。孙乾告曰:“若杀蔡瑁,恐皇叔不能安居于此矣。”表乃责而释之,使长子刘琦同孙乾至玄德处请罪。

琦奉命赴新野,玄德接着,设宴相待。酒酣,琦忽然堕泪。玄德问其故。琦曰:“继母蔡氏,常怀谋害之心;侄无计免祸,幸叔父指教。”玄德劝以小心尽孝,自然无祸。次日,琦泣别。玄德乘马送琦出郭,因指马谓琦曰:“若非此马,吾已为泉下之人矣。”琦曰:“此非马之力,乃叔父之洪福也。”说罢。相别。刘琦涕泣而去。

玄德回马入城,忽见市上一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歌而来。歌曰:“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玄德闻歌,暗思:“此人莫非水镜所言伏龙、凤雏乎?”遂下马相见,邀入县衙。问其姓名,答曰:“某乃颍上人也,姓单,名福。久闻使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未敢辄造;故行歌于市,以动尊听耳。”玄德大喜,待为上宾。单福曰:“适使君所乘之马,再乞一观。”玄德命去鞍牵于堂下。单福曰:“此非的卢马乎?虽是千里马,却只妨主,不可乘也。”玄德曰:“已应之矣。”遂具言跃檀溪之事。福曰:“此乃救主,非妨主也;终必妨一主。某有一法可禳。玄德曰:“愿闻禳法。”福曰:“公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将此马赐之;待妨过了此人,然后乘之,自然无事。”玄德闻言变色曰:“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福笑谢曰:“向闻使君仁德,未敢便信,故以此言相试耳。”玄德亦改容起谢曰:“备安能有仁德及人,惟先生教之。”福曰:“吾自颍上来此,闻新野之人歌曰‘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可见使君之仁德及人也。”玄德乃拜单福为军师,调练本部人马。

曹仁图册

却说曹操自冀州回许都,常有取荆州之意,特差曹仁、李典并降将吕旷、吕翔等领兵三万,屯樊城,虎视荆襄,就探看虚实。时吕旷、吕翔禀曹仁曰:“今刘备屯兵新野,招军买马,积草储粮,其志不小,不可不早图之。吾二人自降丞相之后,未有寸功,愿请精兵五千,取刘备之头,以献丞相。”曹仁大喜,与二吕兵五千,前往新野厮杀。

探马飞报玄德。玄德请单福商议。福曰:“既有敌兵,不可令其入境。可使关公引一军从左而出,以敌来军中路;张飞引一军从右而出,以敌来军后路;公自引赵云出兵前路相迎:敌可破矣。”玄德从其言,即差关、张二人去讫;然后与单福、赵云等,共引二千人马出关相迎。

行不数里,只见山后尘头大起,吕旷、吕翔引军来到。两边各射住阵角。玄德出马于旗门下,大呼曰:“来者何人,敢犯吾境?”吕旷出马曰:“吾乃大将吕旷也。奉丞相命,特来擒汝!”玄德大怒,使赵云出马。二将交战,不数合,赵云一枪刺吕旷于马下。玄德麾军掩杀,吕翔抵敌不住,引军便走。正行间,路傍一军突出,为首大将,乃关云长也;冲杀一阵,吕翔折兵大半,夺路走脱。行不到十里,又一军拦住去路,为首大将,挺矛大叫:“张翼德在此!”直取吕翔。翔措手不及,被张飞一矛刺中,翻身落马而死。余众四散奔走。玄德合军追赶,大半多被擒获。玄德班师回县,重待单富,稿赏三军。

却说败军回见曹仁,报说:“二吕被杀,军士多被活捉。”曹仁大惊,与李典商议。典曰:“二将欺敌而亡,今只宜按兵不动,申报丞相,起大兵来征剿,乃为上策。”仁曰:“不然。今二将阵亡,死折许多军马,此仇不可不急报。量新野弹丸之地,何劳丞相大军?”典曰:“刘备人杰也,不可轻视。”仁曰:“公何怯也!”典曰:“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某非怯战,但恐不能必胜耳。”仁怒曰:“公怀二心耶?吾必欲生擒刘备!”典曰:“将军若去,某守樊城。”仁曰:“汝若不同去,真怀二心矣!”典不得已,只得与曹仁点起二万五千军马,渡河投新野而来。正是:偏裨既有舆尸辱,主将重兴雪耻兵。

未知胜负何如,且听下文分解。[1]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35回人物关系思维导图:

齐天大圣主播《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提问

1、刘备是如何介绍水镜先生的?

2、水镜先生如何评价刘备的武将?

3、徐元直拜访水镜先生,刘备在旁窃听,请问这里埋下了什么伏笔?

2、单福实际上是谁?

5、请叙述单福攻打曹军的过程?

挑战出自《三国演义》中的成语,请解释词义,若能找出出处更佳

1  海枯石烂

2  孔孟之道

3  鞠躬尽瘁

4  器宇轩昂

《三国演义》相关古诗词赏析: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古诗词反馈题:

1 请讲述该诗的创作背景。

2 请讲述你所了解的陆游及其故事。

3 请试着翻译这首诗。

4 请分析本诗中的爱国情操。

5 你知道陆游的其他爱国诗歌吗?

第三十五回故事梗概:

刘备跃马过檀溪,逃亡的路上来到了司马徽的草堂,司马徽隐晦地透露出当世两大隐士,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但又不肯明示,令刘备摸不着头脑。赵云一直追寻刘备到草堂,两人告辞司马徽回新野。新野城外一个自称单福的人前来投奔,为刘备出谋划策,做了刘备的军师,单福即是徐庶。不久,曹操派曹仁、李典为大将前去攻打新野。先头部队吕旷、吕翔发动第一轮进攻,却被赵云、张飞先后击败斩杀。曹仁得知前方战败,吕氏兄弟阵亡。一怒之下就要全军进攻。李典劝曹仁说:“吕氏兄弟轻敌战败,不能轻举妄动,应该告知曹操派大军支援。但是曹仁不听,认为新野小地方不用曹大军出动。两人争持不下,李典提出曹仁去攻城的话,自己带一支部队留守樊城。曹仁不肯,说李典不和他一起去的话就是想造反,李典只好和曹仁一起率领全军进攻新野。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单福新野遇英主

      却说蔡瑁方欲回城,赵云引军赶出城来。原来赵云正饮酒间,忽见人马动入内观之,席上不见了玄德。云大惊,出投馆舍,听得人说:“蔡瑁引军望西赶去了。”云火急绰枪上马,引着原带来三百军,奔出西门,正迎着蔡瑁问曰:“吾主何在?”瑁曰:“使君逃席而去,不知何往。”赵云是谨细之人,不肯造次,即策马前行。遥望大溪,别无去路,乃复回马,喝问蔡瑁曰:“汝请吾主赴宴,何故引着军马追来?”瑁曰:“九郡四十二州县官僚俱在此,吾为上将,岂可不防护?”云曰:“汝逼吾主何去了?”瑁曰:“闻使君匹马出西门,到此却又不见。”云惊疑不定,直来溪边看时,只见隔岸一带水迹。云暗忖曰:“难道连马跳过了溪去?”令三百军四散观望,并不见踪迹。云再回马时,蔡瑁已入城去了。云乃拿守门军士追问,皆说:“刘使君飞马出西门而去。”云再欲入城?又恐有埋伏,遂急引军归新野。 

  却说玄德跃马过溪,似醉如痴,想:“此阔涧一跃而过,岂非天意!”迤逦望南漳策马而行,日将沉西。正行之间,见一牧童跨于牛背上,口吹短笛而来。玄德叹曰:“吾不如也!”遂立马观之。牧童亦停牛罢笛,熟视玄德,曰:“将军莫非破黄巾刘玄德否?”玄德惊问曰:“汝乃村僻小童,何以知吾姓字!”牧童曰:“我本不知,因常侍师父,有客到日,多曾说有一刘玄德,身长七尺五寸,垂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乃当世之英雌,今观将军如此模样,想必是也。”玄德曰:“汝师何人也?”牧童曰:“吾师覆姓司马,名徽,字德操,颍川人也。道号水镜先生。”玄德曰:“汝师与谁为友?”小童曰:“与襄阳庞德公、庞统为友。”玄德曰:“庞德公乃庞统何人?”童子曰:“叔侄也。庞德公字山民,长俺师父十岁;庞统字士元,少俺师父五岁。一日,我师父在树上采桑,适庞统来相访,坐于树下,共相议论,终日不倦。吾师甚爱庞统,呼之为弟。”玄德曰:“汝师今居何处?”牧童遥指曰:“前面林中,便是庄院。”玄德曰:“吾正是刘玄德。汝可引我去拜见你师父。”童子便引玄德,行二里余,到庄前下马。

  入至中门,忽闻琴声甚美。玄德教童子且休通报,侧耳听之。琴声忽住而不弹。一人笑而出曰:“琴韵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调。必有英雄窃听。”童子指谓玄德曰:“此即吾师水镜先生也。”玄德视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慌忙进前施礼,衣襟尚湿。水镜曰:“公今日幸免大难!”玄德惊讶不已。小童曰:“此刘玄德也。”水镜请入草堂,分宾主坐定。玄德见架上满堆书卷,窗外盛栽松竹,横琴于石床之上,清气飘然。水镜问曰:“明公何来?”玄德曰:“偶尔经由此地,因小童相指,得拜尊颜,不胜万幸!”水镜笑曰:“公不必隐讳。公今必逃难至此。”玄德遂以襄阳一事告之。水镜曰:“吾观公气色,已知之矣。”因问玄德曰:“吾久闻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耶?”玄德曰:“命途多蹇,所以至此。”水镜曰:“不然。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玄德曰:“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竭忠辅相,颇赖其力。”水镜曰:“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玄德曰:“备亦尝侧身以求山谷之遗贤,奈未遇其人何!”水镜曰:“岂不闻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何谓无人?”玄德曰:“备愚昧不识,愿赐指教。”水镜曰:“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乎?其谣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此谣始于建安初:建安八年,刘景升丧却前妻,便生家乱,此所谓始欲衰也;无孑遗者,不久则景升将逝,文武零落无孑遗矣;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盖应在将军也。”玄德闻言惊谢曰:“备安敢当此!”水镜曰:“今天下之奇才,尽在于此,公当往求之。”玄德急问曰:“奇才安在?果系何人?”水镜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玄德曰: “伏龙、凤雏何人也?”水镜抚掌大笑曰:“好!好!”玄德再问时,水镜曰:“天色已晚,将军可于此暂宿一宵,明日当言之。”即命小童具饮馔相待,马牵入后院喂养。玄德饮膳毕,即宿于草堂之侧。  玄德因思水镜之言,寝不成寐。约至更深,忽听一人叩门而入,水镜曰:“元直何来?”玄德起床密听之,闻其人答曰:“久闻刘景升善善恶恶,特往谒之。及至相见,徒有虚名,盖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者也。故遗书别之,而来至此。”水镜曰:“公怀王佐之才,宜择人而事,奈何轻身往见景升乎?且英雄豪杰,只在眼前,公自不识耳。”其人曰:“先生之言是也。”玄德闻之大喜,暗忖此人必是伏龙、凤雏,即欲出见,又恐造次。候至天晓,玄德求见水镜,问曰:“昨夜来者是谁?”水镜曰:“此吾友也。”玄德求与相见。水镜曰:“此人欲往投明主,已到他处去了。”玄德请问其姓名。水镜笑曰:“好!好!”玄德再问:“伏龙、凤雏,果系何人?”水镜亦只笑曰:“好!好!”玄德拜请水镜出山相助,同扶汉室。水镜曰:“山野闲散之人,不堪世用。自有胜吾十倍者来助公,公宜访之。”  正谈论间,忽闻庄外人喊马嘶,小童来报:“有一将军,引数百人到庄来也。”玄德大惊出视之,乃赵云也。玄德大喜。云下马入见曰:“某夜来回县,寻不见主公,连夜跟问到此。主公可作速回县。只恐有人来县中厮杀。”玄德辞了水镜,与赵云上马,投新野来。行不数里,一彪人马来到,视之,乃云长、翼德也。相见大喜。玄德诉说跃马檀溪之事,共相嗟讶。到县中,与孙乾等商议。乾曰:“可先致书于景升,诉告此事。”玄德从其言,即令孙乾赍书至荆州。刘表唤入问曰:“吾请玄德襄阳赴会,缘何逃席而去?”孙乾呈上书札,具言蔡瑁设谋相害,赖跃马檀溪得脱。表大怒唤蔡瑁责骂曰:“汝焉敢害吾弟!”命推出斩之。蔡夫人出,哭求免死,表怒犹未息。孙乾告曰:“若杀蔡瑁,恐皇叔不能安居于此矣。”表乃责而释之,使长子刘琦同孙乾至玄德处请罪。 

琦奉命赴新野,玄德接着,设宴相待。酒酣,琦忽然堕泪。玄德问其故。琦曰:“继母蔡氏,常怀谋害之心;侄无计免祸,幸叔父指教。”玄德劝以小心尽孝,自然无祸。次日,琦泣别。玄德乘马送琦出郭,因指马谓琦曰:“若非此马,吾已为泉下之人矣。”琦曰:“此非马之力,乃叔父之洪福也。”说罢。相别。刘琦涕泣而去。玄德回马入城,忽见市上一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歌而来。歌曰:“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玄德闻歌,暗思:“此人莫非水镜所言伏龙、凤雏乎?”遂下马相见,邀入县衙。问其姓名,答曰:“某乃颍上人也,姓单,名福。久闻使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未敢辄造;故行歌于市,以动尊听耳。”玄德大喜,待为上宾。单福曰:“适使君所乘之马,再乞一观。”玄德命去鞍牵于堂下。单福曰:“此非的卢马乎?虽是千里马,却只妨主,不可乘也。”玄德曰:“已应之矣。”遂具言跃檀溪之事。福曰:“此乃救主,非妨主也;终必妨一主。某有一法可禳。玄德曰:“愿闻禳法。”福曰:“公意中有仇怨之人,可将此马赐之;待妨过了此人,然后乘之,自然无事。”玄德闻言变色曰:“公初至此,不教吾以正道,便教作利己妨人之事,备不敢闻教。”福笑谢曰:“向闻使君仁德,未敢便信,故以此言相试耳。”玄德亦改容起谢曰:“备安能有仁德及人,惟先生教之。”福曰:“吾自颍上来此,闻新野之人歌曰‘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可见使君之仁德及人也。”玄德乃拜单福为军师,调练本部人马。 

  却说曹操自冀州回许都,常有取荆州之意,特差曹仁、李典并降将吕旷、吕翔等领兵三万,屯樊城,虎视荆襄,就探看虚实。时吕旷、吕翔禀曹仁曰:“今刘备屯兵新野,招军买马,积草储粮,其志不小,不可不早图之。吾二人自降丞相之后,未有寸功,愿请精兵五千,取刘备之头,以献丞相。”曹仁大喜,与二吕兵五千,前往新野厮杀。 探马飞报玄德。玄德请单福商议。福曰:“既有 敌兵,不可令其入境。可使关公引一军从左而出,以敌来军中路;张飞引一军从右而出,以敌来军后路;公自引赵云出兵前路相迎:敌可破矣。”玄德从其言,即差关、张二人去讫;然后与单福、赵云等,共引二千人马出关相迎。行不数里,只见山后尘头大起,吕旷、吕翔引军来到。两边各射住阵角。玄德出马于旗门下,大呼曰:“来者何人,敢犯吾境?”吕旷出马曰:“吾乃大将吕旷也。奉丞相命,特来擒汝!”玄德大怒,使赵云出马。二将交战,不数合,赵云一枪刺吕旷于马下。玄德麾军掩杀,吕翔抵敌不住,引军便走。正行间,路傍一军突出,为首大将,乃关云长也;冲杀一阵,吕翔折兵大半,夺路走脱。行不到十里,又一军拦住去路,为首大将,挺矛大叫:“张翼德在此!”直取吕翔。翔措手不及,被张飞一矛刺中,翻身落马而死。余众四散奔走。玄德合军追赶,大半多被擒获。玄德班师回县,重待单富,稿赏三军。 

  却说败军回见曹仁,报说:“二吕被杀,军士多被活捉。”曹仁大惊,与李典商议。典曰:“二将欺敌而亡,今只宜按兵不动,申报丞相,起大兵来征剿,乃为上策。”仁曰:“不然。今二将阵亡,死折许多军马,此仇不可不急报。量新野弹丸之地,何劳丞相大军?”典曰:“刘备人杰也,不可轻视。”仁曰:“公何怯也!”典曰:“兵法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某非怯战,但恐不能必胜耳。”仁怒曰:“公怀二心耶?吾必欲生擒刘备!”典曰:“将军若去,某守樊城。”仁曰:“汝若不同去,真怀二心矣!”典不得已,只得与曹仁点起二万五千军马,渡河投新野而来。正是:偏裨既有舆尸辱,主将重兴雪耻兵。

  未知胜负何如,且听下文分解。

三顾茅庐为什么要从刘备的视角描写诸葛亮的外貌?

《三顾茅庐》中通过刘备的视角来对诸葛亮的外貌进行描述,充分表现出了刘备求贤若渴、对诸葛亮的才华推崇有加的心理活动,获得了很好的文学艺术效果。

刘备三顾茅庐时,费了好大一番周折,才见到诸葛亮。而在诸葛亮正式出场之前,罗贯中先是通过诸葛亮的朋友、兄弟、岳父及居所环境等来突出其不同常人之处。这样“不于有处写孔明”,正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足智多谋,高深莫测的形象,从而达到了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效果。

看见历史的

看见历史,专注于中国历史朝代故事!

看见历史网三国

刘备为什么三顾茅庐?刘备如何通过三顾茅庐考察诸葛亮

2017-03-28 14:30:57admin三国

刘备主要是通过对诸葛亮的亲属和友朋的观察、询问考查诸葛亮。

《三国演义》写刘备非常注意从一个人的交游判断人的贤能与否。如刘备为刘表手下蔡瑁追击,跃马过檀溪后,碰到了名隐士司马徽的牧童,询及司马徽的为人,便首先以其朋友相问道:汝师与谁为友?不必说,这是作者创作人物的一种构思方向。因此,我们看刘备在前两次至隆中时,虽然没有遇到诸葛亮本人,但总是会有所收获,初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的乡人、童子与诸葛亮的朋友崔州平;再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和诸葛亮的朋友孟公威与石广元。刘备试图通过对诸葛亮的亲友和朋友的观察了解来认识诸葛亮,因此刘备总是非常主动地与隆中地区的人物交往,所见之人无非诸葛亮。

刘备对诸葛亮周围之人的观察是全面的,如人物形貌体态,言谈举止等。

从人的相貌而言,司马徽松形鹤骨,器宇不凡;崔州平是容貌轩昂,丰姿俊爽;石广元白面长须,孟公威清奇古貌;黄承彦暖帽遮头,狐裘蔽体。如众星捧月,再看诸葛亮便是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从人物的言谈来说,诸葛亮所交之人,皆胸怀天下,有包藏宇宙之智慧,无碌碌无为之庸人,只是缺少英主给他们以机会。如徐庶所言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又如司马徽借童谣对刘备的评价论天下大事: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乎?其谣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此谣始于建安初:建安八年,刘景升丧却前妻,便生家乱,此所谓始欲衰也;无孑遗者,不久则景升将逝,文武零落无孑遗矣;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盖应在将军也。显示了司马徽等人虽名为隐士,其实是身隐而心不隐,处江湖之远却心在庙堂之高。他如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等,皆如司马徽一样对社会时事有着深刻的理解,只是这些人淡泊名利,非沽名钓誉之徒。

其实,三顾茅庐,完全是刘备逐渐了解、接近诸葛亮的一个过程,每一次走进隆中通过对诸葛亮友朋的观察,对诸葛亮就多了、深入一些了解,实际上就是向诸葛亮靠近了一步。从刘备先后接触的人看,作者确实也是这样布置。如初顾茅庐,所见是诸葛亮的乡人、朋友和童子,二顾茅庐见的是诸葛亮的朋友、胞弟与岳父,三顾方见诸葛亮草堂独卧。此层次深浅以家庭和血缘关系说。初顾听到的是诸葛亮乡人所唱诸葛亮的歌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再顾得听诸葛亮胞弟歌诸葛亮之作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见诸葛亮的手书: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顾亲闻诸葛亮吟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此层次深浅以距诸葛亮心灵距离远近说。所以,刘备每顾一次茅庐,约请诸葛亮的态度便坚定一层,一顾茅庐临别仅仅嘱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再顾方留下字据表明殷勤的心迹,最终刘备实现了登堂入室面请,与诸葛亮促膝而谈,聆听诸葛亮治国方略,对诸葛亮有了深刻了解,洒泪恳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刘备对诸葛亮的考查甚至还注意到了诸葛亮生存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关于天命有归和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请阅读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折字组词-困字组词
  • 晨的拼音-晁的拼音
  • 春不老萝卜,春不老萝卜好吃吗
  • 予怎么读 矜怎么读拼音
  • 蜀中无大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典故
  • 靓怎么读,靓怎么读什么意思
  • 路轨大牌是什么 路轨什么意思
  • 广博的近义词-广博的近义词有哪些
  • 万箭穿心,万箭穿心结局是啥意思
  • 把水澄清拼音-把水澄清的读音
  •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qycseo.com/yunying/29758.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