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关于枕戈待旦,以及枕戈待旦军事用语的资料,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 1、军事成语30个加上解释
- 2、枕戈待旦什么意思?
- 3、枕戈待旦词语解释
- 4、描写战争的词语
- 5、成语枕戈待旦的主任公是谁?枕戈待旦有何典故
- 6、请列出为打仗作准备的成语
- 7、猜谜语:枕戈待旦
- 8、描写战争的词语有哪些
- 9、枕戈待旦的成语解释
- 10、枕戈待旦是何意?出自哪?
本文提供多篇内容参考,可直接点击跳转详细解答
军事成语30个加上解释

军队的成语
1.精锐之师----精锐:指军队装备优良,战斗力强;师:军队。指战斗能力很强的部队。
2.仁义之师----师: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亦作“仁义之兵”。
3.百万雄师----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4.神兵天将----比喻英勇善战、行动迅捷的军队。
5.天兵天将----旧指天上的军队和将领。也比喻本领高强的人们。
6.兵精粮足----兵:兵士。指兵士精锐,粮草充足。形容军队十分强盛.
7.兵多将广----形容军队人员多,兵务强大。
8.兵强马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9.人强马壮----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10.坚甲利兵----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形容精锐的部队。
11.星旗电戟----军旗象繁星,剑戟如闪电。比喻军容之盛。
12.船坚炮利----坚:坚固;利:锋利。指战舰坚固,大炮猛烈。形容海军强盛.
13.异军突起----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14.劳师动众----劳:疲劳,辛苦;师、众:军队;动:出动,动员。原指出动大批军队,现指动用很多人力。
15.兴师动众----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含贬义)。
16.师出有名----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必有正当的理由。后比喻做某事有充足的理由。
17.师出无名----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18.无名之师----没有正当理由出征的军队。
19.士饱马腾----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20.朽戈钝甲----比喻装备极劣的军队.
21.匹马只轮----一匹战马,一只车轮。微不足道的一点兵马装备。
23.老弱残兵----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24.兵微将寡----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25.师老兵疲----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26.断头将军----比喻坚决抵抗,宁死不屈的将领。
27.师直为壮----师:军队;直:理由正当;壮:壮盛,有力量。出兵有正当理由,军队就气壮,有战斗力。现指为正义而战的军队斗志旺盛,所向无敌。
28.强将手下无弱兵----英勇的将领部下没有软弱无能的士兵。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
军人的成语
1. 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
2.弃文就武----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3.戎马生涯----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
4.勇冠三军----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5.冲锋陷阵----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陈地。形容作战勇猛。
6.搴旗斩将----拔取敌旗,斩杀敌将。
7.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8.能征惯战----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很能打仗。
9.骁勇善战----勇猛,善于战斗.
10.浴血奋战----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11.身经百战----亲身经历过很多次战斗。比喻况历多,经验丰富。
12.决一死战----对敌人拼死决战。
13.背水一战----比喻决一死战。
14.背城一战----背:背靠着。指最后决战.
15.各自为战----各自成为独立的单位进行战斗。
16.人自为战----为战:作战。人人能独立地战斗。
17.孤军作战----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奋战。比喻单独办事,没有人支援。
19.怯防勇战----小心设防,勇敢出战。
20.速战速决----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21.短兵相接----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22.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23.迎头痛击----迎上去给敌人以狠狠的打击。
24.戎马倥偬----戎马:本指战马,借指军事;倥偬:繁忙。形容军务繁忙。
25.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26.横戈跃马----横持戈矛,策马腾跃。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27.士饱马腾----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28.指挥若定----形容态度冷静,考虑周全,指挥起来就象一切都事先规定好了似的。
29.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30.开路先锋----比喻进行某项工作的先遣人员。
31.老弱残兵----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32.兵微将寡----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33.师老兵疲----老:衰竭;疲:疲乏。指用兵的时间太长,兵士劳累,士气低落。
胜利的成语
1.战无不胜----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 2.百战百胜----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3.横扫千军----把大量敌军象扫地似地一阵子扫除掉。 4.所向无敌----敌:抵挡。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5.所向披靡----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6.无坚不摧----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 7.摧枯拉朽----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8.势如破竹----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9.破竹之势----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10.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抵挡。 11.斩关夺隘----砍断门闩,攻破城门,夺取关隘。形容军队作战勇敢,势不可挡。 12.攻无不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13.无往不胜----无论到哪儿都胜利。 14.大获全胜----战胜对方,取得全部胜利. 15.旗开得胜----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16.出奇制胜----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17.克敌制胜----制服敌人,取得胜利。 18.料敌制胜----准确判断敌情,采取相应的对策战胜敌人. 19.哀兵必胜----原意是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悲愤的一方获得胜利。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20.乘胜追击----乘:趁着,因。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扩大战果. 21.稳操胜券----指有把握取得胜利。 22.必操胜券----操:持,拿;券:凭证;胜券:胜利的把握。一定有胜利的把握. 23.以弱胜强----凭弱小的力量战胜力量强大的. 24.决胜千里----决定千里外战役的胜利,形容卓越的军事运筹才能. 25.得胜回朝----旧指打了胜仗回到朝庭去报功。现泛指胜利归来。 26.班师回朝----班:调回。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首都,指出征的军队胜利返回朝庭。 27.常胜将军----每战必胜的指挥官。 28.明耻教战----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29.百战不殆----经历许多次战役,都没有遭到危险。形容善于用兵。 30.不败之地----败:输,失利。具有优势,不会遭到失败。比喻有把握取胜. 31.兵不血刃----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32.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失败的成语
1.全军覆灭----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 2.全军覆没----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比喻事情彻底失败。 3.溃不成军----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形容惨败。 4.骄兵必败----骄傲的军队必定打败仗。 5.损兵折将----损:损失。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指打了败仗。 6.残兵败将----战败了的部队。 7.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8.一败如水----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9.落花流水----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 10.落荒而逃----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11.片甲不留----甲:铠甲。形容全军被消灭. 12.弃甲丢盔----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走的样子。 13.弃甲倒戈----丢弃铠甲,放下兵器。表示战败。 14.弃甲曳兵----丢掉盔甲,拖着武器。形容打败仗狼狈逃跑的样子。 15.倒戈卸甲----比喻放下武器认输。 16.抛戈弃甲----丢掉武器,扔掉铠甲。形容军队被打得狼狈逃窜的情形。 17.星落云散----比喻惨败。 18.折戟沉沙----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折断了的戟沉没在泥沙里。形容失败惨重。 19.土崩瓦解----象土崩塌,瓦破碎一样,不可收拾。比喻彻底垮台。 20.冰消瓦解----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21.人仰马翻----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22.出师不利----师:军队。利:顺利。出战不顺利。形容事情刚开始,就遭受败绩。 23.溃兵游勇----指逃散的士兵。 24.望风披靡----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25.抱头鼠窜----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26.鼠窜狼奔----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 27.逃之夭夭----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28.屁滚尿流----形容惊慌或欣喜到极点。 29.东滚西爬----形容溃逃时的狼狈相。 30.寡不敌众----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31.强弩之末----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32.大势已去----大势:事情发展的趋势。有利的形势已经丧失,前途已经没有希望。 33.丢卒保车----本是象棋术语。后比喻丢掉次要的,保住主要的。 34.兵多者败----指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35.插翅难逃----插翅:插上翅膀。插上翅膀也难逃走。比喻陷入困境,无法逃走. 36.穷寇勿追----不追无路可走的敌人,以免敌人情急反扑,造成自己的损失。也比喻不可逼人太甚。 37.坐以待毙----坐着等死。形容在极端困难中,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 38.束手待毙----毙:死。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39.穷途末路----形容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40.束手就擒----束手:自缚其手,比喻不想方设法;就:受;擒:活捉。捆起手来让人捉住。指毫不抵抗,乖乖地让人捉住。 41.败军之将----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42。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43。三战三北----北:败逃。打三仗,败三次。形容屡战屡败。 44.欲擒故纵----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45.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46.两败俱伤----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 47.转败为胜----变失败为胜利. 48.反败为胜----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战士的成语
1.马上功成----指凭武功建国. 2.百步穿杨----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3.百发百中----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4.解甲投戈----卸下盔甲,放下武器。比喻不再战斗。 5.解甲归田----脱下军装,回家种地。指战士退伍还乡。 6.封刀挂剑----比喻运动员结束竞技生涯,不再参加正式比赛。 7.寸铁在手----寸铁:很短的兵器。手里拿着一件短小的兵器。 8.真刀真枪----①真实的刀枪。②比喻毫不作假,实实在在。 9.敌不可纵----对敌人不能放纵。 10.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11.化整为零----把一个整体分成许多零散部分。
12.弃暗投明----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13.分化瓦解----使对方的力量分裂离散。
14.拔剑论功----指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
15.精忠报国----精心忠诚,报效祖国. 16.身先士卒----作战时将领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在也用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 17.登台拜将----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同“登坛拜将”。 18.招兵买马----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19.按兵不动----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20.兵不由将----比喻下级不服从上级的指挥。 21.号令如山----指军令严肃,不容更改。 22.军令如山----军事命令象山一样不可动摇。旧时形容军队中上级发布的命令,下级必须执行,不得违抗。 23.军法从事----按照军法严办. 24.八面受敌----①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②砚名。 25.捋袖揎拳----捋:拉起。揎:卷起袖子。拉起袖子,伸出拳头。形容怒气冲冲准备动武的样子。 26.磨拳擦掌----形容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也形容激动、气愤的样子。 27.招降纳叛----原指收容接纳敌方投降叛变过来的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现指收罗坏人,结党作恶。 28.虾兵蟹将----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娄罗。 29.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30.漏网之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 31.驱羊攻虎----驱:赶。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32.筑坛拜将----指仰仗贤能。 33.杯酒释兵权----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34.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山名,在安徽淮南市西。把八公山上的树木和草都当成敌兵.
枕戈待旦什么意思?
词目
枕戈待旦
发音
zhěn gē dài dàn
释义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反义词
醉生梦死高枕无忧
引用
《太平广记》卷第二百四十一谄佞三 .,胡笳呜咽。军营中看到的只有披甲执戈的兵士,城头上住宿的尽是
枕戈待旦
的戍卒。在孤独的烽火台上察看胡虏的动向,天天让人担惊受. 《说岳全传》第四十七回 擒叛臣虎将勤王 召良帅贤后赐旗 .山畔,戚方虽么磨小寇,罗纲实蛊国奸民。正国家多事之秋,宜臣子
枕戈待旦
之日也!岂宜高卧北山,生观荆棘?皇后亲绣龙凤旌旗,用表. 《全晋文》卷七 .朕不明所致。羯贼刘载僭称大号,祸加先帝,肆杀藩王,深惟仇耻,
枕戈待旦
。刘曜自去年九月率其蚁众,乘虚深寇,劫质羌胡,攻没北地. 《两晋演义》第四十四回尽愚孝适贻蜀乱保遗孤终立代王 .?”淳应声道:“寡君自祖考以来,世笃忠贞,近因仇恨未雪,方且
枕戈待旦
,何暇自娱?”雄不禁怀惭,赧颜与语道:“我乃祖乃父,也. 《两晋演义》第七十一回用僧言吕光还兵依逆谋段随弑主 .谨顺天人之望,以季秋吉辰,奉公绍承大统,衔哀即事,牺谷总戎,
枕戈待旦
,志雪大耻。慕容垂为封豕于关东,泓冲继凶于京邑,致乘舆. 《民国演义》第三回奉密令冯国璋逞威举总统孙中山就职 .号召兵民,一面援应江、浙联军,一面组合男女军事团,倡义援鄂。
枕戈待旦
,健男儿有志复仇,市鞍从军,弱女子亦思偕作。彼谈兵,此. 《隋代宫闱史》第九十九回 .到来,夜遣轻骑,潜入北山,埋伏在溪谷里面。更命军士秣马蓐食,
枕戈待旦
。一俟天明,即须发动,掩击李密的兵. 《全唐文》第09部 卷八百八十九 .僚千馀人,皆为汴州所害。至洛果遭弑逆。自闻此诏,五内糜溃。方
枕戈待旦
,思为主上报仇。今使来,不知以何宣告。. 《宋代宫闱史》第七十四回 .。岳飞自从平了洞庭湖水寇,还军襄阳,每日
枕戈待旦
,誓必恢复中原。未几,朝命下来,改授武定国军节度使兼宣. 《大唐狄公案》铜钟案(淫僧记)-第十六章 .李虎头受命而去,连夜发出军檄,传今镇军全数人马
枕戈待旦
,翌日拂晓开赴临濮。狄公吩咐洪. 《大唐狄公案》迷宫案-第二十章 .个结果,这句话给我莫大启迪。倪琦尚武之举既可解释为居安思危,
枕戈待旦
,以防胡兵侵犯之不测。亦可看成是他正厉兵秣马,准备引狼. 《晋书》卷六十二·列传第三十二 .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
枕戈待旦
,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在晋阳,. 《晋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五十六 .朕不明所致。羯贼刘载僭称大号,祸加先帝,肆杀藩王,深惟仇耻,
枕戈待旦
。刘曜自去年九月率其蚁众,乘虚深寇,劫质羌胡,攻没北地. 《晋书》卷一百八·载记第八 .烈,此孤之心也,孤之愿也。君中州大族,冠冕之馀,宜痛心疾首,
枕戈待旦
,奈何以华夷之异,有怀介然。且大禹出于西羌,文王生于东.
枕戈待旦词语解释
在西晋末年有个书生叫刘琨,他同时也是个伟大的军事家。刘琨年轻时和祖逖是好朋友,两人眼看着胡人南侵,家国残破,自己的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心里都非常悲愤,便立志要报效国家。于是两人约定好,每天清晨听到鸡叫的时候,就起来舞剑;一方面可以强健身体,另一方面也可以练习高超的剑艺,这就是有名的「闻鸡起舞」。
后来由于五胡乱华,晋朝不得已只好将国都南迁。此时祖逖则带领了一支军队,到北方去跟胡人作战。当船横渡到江心时,祖逖握著船桨,敲击著船舷,慷慨激昂的说:「要是不能消灭胡人的话,我就跟这只桨一样。」说完,只见他用力一折,把船桨折断,然后投入江中。那船桨很快的就被滔滔的江浪给淹没了。
刘琨辗转从朋友那儿听到这个消息,他的心情十分激动,希望自己也能像祖逖一样,为国家效劳。因此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上,他悲壮的写着:「我现在每晚都枕着戈不敢沈睡,总盼望赶快天明,好消灭来侵犯我们的胡人。」
「枕戈待旦」这个成语主要是形容一个人,他惦念著国家安危,所以不敢安睡,随时准备杀敌报国。 ※比喻:惦念著国家安危的人,不敢安睡,随时准备杀敌。
描写战争的词语
**的词语
1、破釜沉舟 短兵相接 城下之盟 负荆请罪 百战不殆
2、攻无不克 血战到底 千军万马 纸上谈兵 乌合之众
3、决胜千里 马放南山 倒戈相向 运畴帷幄 出奇制胜
4、兵荒马乱 坚壁清野 以逸待劳 四面楚歌 枪林弹雨
5、战火纷飞 暗渡陈仓 偃武息戈 余勇可贾 刀光剑影
6、勇冠三军 草船借箭 调虎离山 有勇无谋 揭竿而起
7、烽火连天 战无不克 偃甲息兵 万夫莫开 决一雌雄
8、龙血玄黄 远交近攻 一夫当关 大获全胜 折戟沉沙
9、盘马弯弓 胡服骑射 步步为营 腹背受敌 屡战屡败
10、全民皆兵 风声鹤唳 邯郸学步 退避三舍 知己知彼
11、速战速决 望梅止渴 围魏救赵 杀身成仁 归马放牛
12、浴血奋战 作壁上观 骁勇善战 招兵买马 再衰三竭
13、一鼓作气 同仇敌忾 连战皆捷 釜底抽薪 弹尽援绝
14、唇枪舌剑 上兵伐谋 刀剑无眼 赤膊上阵 毛遂自荐
15、势如破竹 秣马厉兵 各自为战 冲锋陷阵 烽烟四起
16、知彼知己 刀枪入库 以战养战 暗度陈仓 百战百胜
17、血肉横飞 如火如荼 战无不胜 出其不意 决一死战
18、枕戈待旦 攻其不备 兵戎相见 打草惊蛇 完璧归赵
19、马革裹尸 穷兵黩武 背水一战 老马识途 汗马功劳
20、运筹帷幄 金戈铁马 硝烟弥漫 炮火连天 锐不可当
21、用兵如神 人仰马翻 声东击西 单枪匹马 南征北战
22、草木皆兵 孤军奋战 人困马乏
**的词语解释
1、兵祸结:**、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2、兵慌马乱:形容**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3、刀枪入库:没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4、洗兵不用:兵:兵器。洗净兵器。收藏起来,不再使用。比喻停止**。
5、龙战鱼骇:比喻**激烈。
6、黩武穷兵:黩:随便,任意;穷:竭尽。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形容极其好战。
7、息兵罢战:停止或结束**。
8、穷兵黩武: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形容极其好战。
9、罢战息兵:停止或结束**。
10、轻动干戈:轻:轻率;干戈:古代兵器。轻率地动武挑起**。
11、赤地千里:赤:空。形容天灾或**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12、兵革之祸:兵革:兵器战甲,引申为**。指发生**。
13、兵连祸结:兵:**;连:接连;结:相联。**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14、刀痕箭瘢:刀砍箭击的伤口治愈后留下的疤痕。形容**留下的创伤。
15、伐罪吊民: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的口号。
16、金革之声:金革:兵器和铠甲。兵器与铠甲相撞击的声音。指**。
17、铸甲销戈: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实现和平。
18、启羞兴戎:启:开;戎:**。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羞辱挑起事端。
19、龙战玄黄:比喻**激烈,血流成河。同“龙血玄黄”。
20、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21、倒戢干戈: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天下太平。同“倒载干戈”。
22、休兵罢战: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
23、兵戎相见: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解决问题。
24、止戈散马: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
25、偃武兵:停息武备,不事**。同“偃武息戈”。
26、兵戈抢攘:兵戈:武器,指**;抢攘:纷乱。形容**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27、连天峰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比喻战火或**。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28、龙血玄黄:比喻**激烈,血流成河。
29、兵戈扰攘:兵戈:武器,指**;扰攘:纷乱。形容**时期社会秩序的动荡混乱。
30、风尘之警:指**或骚乱的警报。
31、锋镝之苦:锋:刀或剑的尖端;镝:箭头。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的苦难。
32、金戈铁骑:比喻**。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33、偃武息戈:停息武备,不事**。
34、金戈铁甲:比喻**。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35、非战之罪:不是**本身的罪过。一般用来作为**失败开脱罪责之辞。
36、破斧缺:斧、,泛指兵器。形容**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37、兵革互兴:兵革:兵器衣甲,比喻**;兴:发起,发动。互相发动**,战乱相继发生。形容时局不安定,战乱频繁。
38、枕戈寝甲: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之中。
39、偃甲息兵: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
40、穷兵极武:穷:竭尽;极:用尽。极力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形容极其好战。
41、烽火四起:**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42、流血浮丘:流的备可以把山丘漂起来。比喻**中死伤的人极多。
43、宿将旧卒:指久经**的将领和士兵。
44、有事之秋:指**或多事故的年头。
45、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46、兵连祸深:兵:指**。**连年不断,灾祸持续相结。
47、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48、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的灾乱。
49、偃武休兵:停息武备,不事**。同“偃武息戈”。
50、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51、久经沙场:指长期经历**的考验。
52、甘为戎首:甘:情愿,甘愿;为:做;戎:军事,征伐;戎首:挑起**的人。甘愿当**的主谋。
53、烽火连年: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指战火连年不断。
54、偃革倒戈:指停息武备,不事**。
55、大动干戈: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56、手中败将:在**中被自己打败或在竞赛中输给自己的人。
57、磨盾之暇:暇:闲暇,余暇。指在**的余暇。
58、诉诸武力:诉:诉讼。武力:军事力量。指用**来解决冲突。
59、首唱义兵:唱:通“倡”,带头;兵:战斗。首先发动正义的**。
60、来好息师:招致和好,停止**。
61、止戈兴仁: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施行仁政。
62、倒载干戈: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天下太平。
63、勤兵黩武:黩:轻率。滥用武力,肆意发动**。形容极端好战。
64、白骨露野: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或灾难所赞成的悲剧景象。
65、以战养战:利用**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 ;
成语枕戈待旦的主任公是谁?枕戈待旦有何典故
成语枕戈待旦的意思是形容杀敌报国心切。指时刻警惕,准备作战,连睡觉时也不放松戒备,随时准备着杀敌。“戈”是古代的一种武器;“旦”是天明。那么,成语枕戈待旦的主人公是谁?枕戈待旦出自何处?枕戈待旦的典故又是什么?
枕戈待旦的主人公是刘琨。
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 > 刘琨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并州刺史。永嘉之乱后,刘琨据守晋阳近十年,抵御前赵。315年,刘琨任司空,都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不久并州失陷,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并与之结为兄弟,后驻军征北小城。318年,刘琨及其子侄四人被段匹磾杀害。 > 刘琨善文学,通音律,其诗多描写边塞生活。《隋书·经籍志》有《刘琨集》9卷,又有《别集》12卷。明人张溥辑为《刘中山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 在《夜归偶怀故人独孤景略》),“刘琨晚抱闻鸡恨,安得英雄共着鞭!”而刘琨由于长期参加反抗少数民族统治者侵扰的斗争,刘琨的诗中流露了报效祖国、抗敌御侮的豪迈气概和英雄末路、壮志未酬的悲凉感情。 >
枕戈待旦的出处
《晋书·刘琨传》里说刘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所以“枕戈待旦”、“先吾着鞭”的成语也是出自刘琨。
枕戈待旦的典故
西晋的时候有两位有名的将军,一个叫祖逖,一个叫刘琨。 > 他们年轻的时候,常常在一起,互相勉励,决心为国家效力。夜里他们睡在一个床上,同盖一条被子,一听到鸡叫,就赶忙起来,跑到庭院里舞剑。 > 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领兵北伐,收复了一些失掉的地方。刘琨得知非常兴奋,他给亲戚朋友写信说:“我时刻准备去砍掉敌人的头颅,常常担心祖逖走到我前边去了,每天都是枕着武器在等待天亮!” > 后来,由这段历史产生了两个成语“闻鸡起舞”与“枕戈待旦”。“闻”是听到;“舞”是舞剑。“闻鸡起舞”是听到鸡叫声就起来舞剑,后来常用它比喻立志为国出力的人的爱国热情和行动。 > 到后来,枕戈待旦就用来比喻警惕性极高,随时准备打击敌人,也常用来比喻杀敌报国的急切心情。
请列出为打仗作准备的成语
枕戈待旦,蓄势待发,招兵买马,养精蓄锐
猜谜语:枕戈待旦
枕戈待旦
(打一军事词语)
谜底:常备武器
描写战争的词语有哪些
1.形容战争的成语有哪些
连天烽火 人仰马翻 乌合之众 腹背受敌 围魏救赵
马放南山 刀枪入库 声东击西 出奇制胜 赤膊上阵
远交近攻 以杀去杀 偃武息戈 骁勇善战 血肉横飞
南征北战 纸上谈兵 以逸待劳 磨盾之暇 枪林弹雨
休养生息 速战速决 调虎离山 偃武休兵 金戈铁甲
来好息师 枕戈待旦 各自为战 同仇敌忾 秣马厉兵
破斧缺斨 全民皆兵 矢石之难 休养生息 血肉横飞
用兵如神 百战百胜 炮火连天 背水一战 兵戎相见
兵荒马乱 草木皆兵 赤膊上阵 冲锋陷阵 出奇制胜
打草惊蛇 大获全胜 调虎离山 风声鹤唳 孤军奋战
汗马功劳 胡服骑射 金戈铁马 来好息师 龙战鱼骇
龙战玄黄 马革裹尸 马放南山 磨盾之暇
2.描写战争的成语有哪些
描写战争的成语有:
围魏救赵、调虎离山、围城打援、偃武休兵、南征北战
1、围魏救赵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示例】:倘用~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四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近义词】声东击西、围城打援、围詹救科、调虎离山
【反义词】围点打援、围城打援、声东击西
2、调虎离山
【解释】: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出自】: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译文: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示例】:这自然是~之计,邓和武汉派都是不同意的。 ◎郭沫若《海涛集·南昌之一夜》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近义词】围魏救赵、声东击西
3、围城打援
【解释】:军事术语,进攻的一方以部分兵力包围守城之敌,诱使敌人派兵援救,然后以主力部队歼灭敌人的援军。
【出自】: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五章:“'围城打援'的办法,不是常使用吗?”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方面
【近义词】围魏救赵
【反义词】围魏救赵
4、偃武休兵
【解释】: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出自】:宋·岳飞《乞解军务第三札子》:“今讲好已定,两宫天眷,不日可还;偃武休兵,可期岁月。”
译文:现在讲好已定,两宫上天眷顾,没有一天可以返回;停止战斗部队,可以预期时间。
【近义词】偃武息戈、偃武櫜兵
5、南征北战
【解释】: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出自】:唐·柳宗元《封建论》:“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译文:经过在宣王,以中兴复古的德,雄南征北伐的威力,最终不能确定鲁侯的后代。
【示例】:老子出生入死,~,打了十几年天下,凭什么快到手中的果子让给别人吃?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经历的战争
【近义词】身经百战、东征西讨、南征北讨、戎马倥偬、转战千里、南征北伐、九死一生、出生入死
【反义词】安家落户、纸上谈兵、安营扎寨、卖剑买牛、按兵不动、买犊卖刀、卖剑买犊、买牛卖剑、买牛息戈
3.形容战争的成语有哪些
马革裹尸、枪林弹雨、白骨露野、炮火连天、
兵连祸结、纸上谈兵、有勇无谋、四面楚歌、
破釜沉舟、草木皆兵、用兵如神、围魏救赵
战争是一种集体、集团、组织、民族、派别、国家、 *** 互相使用暴力、攻击、杀戮等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由于触发战争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军人,因此战争亦被视为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
广义来说,并不是只有人类才有战争。蚂蚁和黑猩猩等等生物都有战争行为。战争是政治集团之间、民族(部落)之间、国家(联盟)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是解决纠纷的最暴力的手段,是在自然界解决问题的办法手段之一,通常被认为是原始社会才会使用的方法,由于其造成生命的消失,在现代人类社会不被认可。
战争是极端的行为,战争的产生是由主导者为了自己或者集团的利益而发起的行为,这种获取利益的行为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获得。
历史上对战争及其产生根源有各种不同观点。自然主义战争学者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物本性,并认为战争是自然的和永恒的现象。宗教战争论者则认为战争是上帝对人的惩罚,并用超自然力量解释战争起因。种族主义者则认为,战争的起因是优劣民族之间差别。近现代地缘主义政治学者则认为战争是基于地理环境,即为争夺一定的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引起的。马尔萨斯主义者则认为,人口过剩和饥饿是战争的真正原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战争既非从来就有,也不是永恒的,战争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私有制产生以后,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形成,出现压迫和被压迫时才出现的。历史上有各种类型的战争,包括侵略战争和自卫战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有传统战争和现代战争;局部战争和世界战争等多种类型。
在二战之前(包括二战),战争是由于参战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在战后,直至21世纪初,大多是由于多极化与单极化的矛盾激化而导致的,但以后因宗教文化民族冲突升华引发的战争将是主要原因(如:巴以冲突)。战争的根源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对战争状态的描述也有多种方式,现代国家主要从法律角度对战争进行描述。认为战争是交战国之间的一种特殊法律关系。这种战争状态通常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并伴随着一系列的法律后果。战争状态是法律状态,它往往是交战双方或一方宣战,但彼此之间并不一定有实际的战争冲突。通常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宣布战争状态。交战国家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它们之间就由和平关系转变为战争关系,战争法也同时开始适用。对战争的描述除从法律角度外,还可以从军事角度、政治角度等方面进行论述。
马革裹尸 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mǎ gé guǒ shī,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枪林弹雨 [ qiāng lín dàn yǔ ]枪杆像树林,子弹像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白骨露野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ái gǔ lù yě,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剧景象。
炮火连天pào huǒ lián tiān炮火连天,炮火充满天空,形容激烈的战争场面。
4.描写战争的词语有什么
【草木皆兵】、【围魏救赵】、【运筹帷幄】、【退避三舍】、【如火如荼】【全民皆兵】、【金戈铁马】、【血肉横飞】、【硝烟弥漫】、【风声鹤唳】 【大获全胜】、【远交近攻】、【单枪匹马】、【秣马厉兵】、【招兵买马】【有勇无谋】、【烽烟四起】、【步步为营】、【刀光剑影】、【枪林弹雨】【用兵如神】、【同仇敌忾】、【暗度陈仓】、【胡服骑射】、【炮火连天】【马革裹尸】、【势如破竹】、【调虎离山】、【兵荒马乱】、【枕戈待旦】 【四面楚歌】、【勇冠三军】、【浴血奋战】、【纸上谈兵】、【城下之盟】 【声东击西】、【揭竿而起】、【坚壁清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人仰马翻】、【汗马功劳】、【战火纷飞】、【千军万马】、【冲锋陷阵】【打草惊蛇】、【各自为战】、【孤军奋战】、【南征北战】、【骁勇善战】【出奇制胜】、【兵戎相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刀剑无眼】 【赤膊上阵】、【穷兵黩武】、【百战百胜】、【战无不克】、【速战速决】 【乌合之众】、【屡战屡败】、【血战到底】、【以战养战】、【短兵相接】【偃甲息兵】、【倒戈相向】、【上兵伐谋】、【穷兵黩武】、【腹背受敌】。
5.描写战争的成语
破釜沉舟 草木皆兵 如火如荼 退避三舍 背水一战 一夫当关 四面楚歌 出奇制胜 马革裹尸 百战百胜 屡战屡败 速战速决 血战到底 孤军奋战 决一死战 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围魏救赵、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步步为营。
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打草惊蛇、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纸上谈兵,合纵连横,老马识途,霸王别姬, 破釜沉舟。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余勇可贾。
马革裹尸,乌合之众,揭竿而起,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炮火连天;血肉横飞, 胡服骑射,纸上谈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毛遂自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围魏救赵、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
余勇可贾、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腹背受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破釜沉舟 草木皆兵 如火如荼 退避三舍 背水一战 一夫当关 四面楚歌 出奇制胜 马革裹尸 百战百胜 屡战屡败 速战速决 血战到底 孤军奋战 决一死战 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围魏救赵、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打草惊蛇、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纸上谈兵。
6.描写战争的词语
背水一战 一夫当关 四面楚歌 出奇制胜 马革裹尸 百战百胜 屡战屡败 速战速决 血战到底 孤军奋战 决一死战 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围魏救赵、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步步为营。
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打草惊蛇、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围魏救赵,声东击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纸上谈兵,合纵连横,老马识途,霸王别姬,。
枕戈待旦的成语解释
【注音】zhěn gē dài dàn
【出处】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 《晋书·刘琨传》
【解释】戈:古代的一种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提防
【结构】连动式
【相近词】枕戈坐甲、枕戈以待
【相反词】醉生梦死、高枕无忧
【押韵词】功不补患、香火不断、好谋善断、说千说万、耍手腕、三亲四眷、雨消云散、真伪莫辨、唯恐天下不乱、虎饱鸱咽。
【年代】古代
【灯谜】一级战备
【英文】bereadyforbattle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年轻有为的刘琨胸怀大志,想为国家出力,他的好友祖逖被选拔为官。他发誓要像祖逖那样为国分忧。后来他被选拔为官,从司隶一直做到尚书郎,领导晋阳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用计巧退胡兵,实现了从前枕戈待旦时的远大理想。
【示例】我先前只知道武将大抵通文,当“枕戈待旦”的时候,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明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 鲁迅《准风月谈·冲》
【成语造句】在斗争的'紧要关头,击水中流,枕戈待旦是必要的,是显示民族精神的。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枕戈待旦是何意?出自哪?
【释义】“枕戈待旦”比喻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明。后用以“誓死抵抗”之意。
【出处】此典出自《晋书·刘琨传》:“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着鞭。’”
刘琨,字越行,西晋末年魏昌人,具有丰富卓越的军事才能,诗文也非常好。愍帝时,做过都督,统辖并、冀、幽三州的军事。
年轻时,刘琨和祖逖关系很好,他们同做司州主簿,国家经常遭受外敌侵略,他们都立下大志,准备为国效劳。两个人常在半夜里听见鸡叫便起床学习舞剑,以此锻炼自己的本领。
后来刘琨听说祖逖得到重用,立下战功,他心里非常激动,一连写了许多封信给他的亲友们说:“我平日‘枕戈待旦’,立志要消灭凶恶的敌人。深怕祖逖先我着鞭……”
关于枕戈待旦和枕戈待旦军事用语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请阅读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qycseo.com/yunying/31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