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庆云诚科技 > 古诗词 >

温良恭 温良恭谦让还是温良恭俭让

导读1、温良恭俭让.【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子禽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

本文内容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关于温良恭,以及温良恭谦让还是温良恭俭让的资料,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子禽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也是与别人听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

2、温良恭俭让出自哪里?

温良恭俭让原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是记录孔子学生子贡回答子禽的话: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这里有问号)”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学而》第十章)(子禽向子贡问道:“老夫子来到这个国家,一定听闻这个国家的政治,是他自己要求的呢,还是人家要求的呢(这里有问号)”子贡回答说:“老夫子温、良、恭、俭、让,得到这样的待遇。老夫子要求的东西与平常人所要求的不同啊。”)在这段话里,子贡经过自己的观察,看到老师具备温、良、恭、俭、让这五种美德,这是学生眼中的孔子的道德形象。子贡认为各国国君向孔子请教政治上的问题,是因为孔子有这些美德而获得敬重和信任。后来由于《论语》广泛流传,后世以温、良、恭、俭、让作为对有高度文化素养的谦谦君子的赞词。

温,是温和,朱熹注为和厚。温和敦厚,就是以平等的态度待人,使人感觉和蔼可亲,而乐于接近;这当然是一种很好的品德。温的反面是冷漠,高高在上,让人在精神上有一种压迫感,从而畏而远之。

《述而》篇第三十八章记学生对孔子平日仪态的观察:“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温和而严肃,有威仪而不凶,庄严而安详。这使人感到温和可亲可敬,又不敢放肆无礼。

良,是善良,与人为善,时时处处帮助别人。前面讲过,“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述而》第九章),“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而》第十章)。这是对他人的痛苦、不幸产生的同情心,为他人的苦难而悲伤的“不忍”之心,也就是一颗善良的心。《乡党》二十二章又记:“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人死而无人收殓,孔子主动负责料理,这自然是无私的,发自内心在做好事。

在我们的人民中,也常常看到因他人的不幸而流泪的纯朴善良的人,他们都有这样的仁爱之心。善良,是我们民族固有的美德。

恭,即恭敬。孔子主张“居处恭,执事敬,与入忠”(《子路》第十九章),主张在日常工作场所或居家时态度安详、容貌庄重,对事业严肃认真,努力把工作做好,待人接物,真诚地以礼相待。孔子所说的恭敬,不仅是对待父母、君主、尊长,也指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朋友讲礼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彼此尊重,平等相处。

孔子反对“足恭”,即虚假做作的过分的恭敬。《公冶长》第二十五章记:“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花言巧语,装出谄媚的容貌,过分的恭敬,左丘明以为是可耻的,我也以为是可耻的。)恭敬必须出自真诚,而且依礼而行,那种当面巴结奉承、俯首帖耳,而转脸吐唾沫、背后捅刀子的人,不过是存心不良的骗子而已。你真诚地礼貌待人,别人也会真诚地礼貌待你。孔子称赞晏子“善于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长》第十七章),晏子首先尊敬别人,长久了也受到人们共同的尊敬。所以,孔子的学生有子体会说:“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学而》第十三章)恭敬符合礼,就不会有人加给你耻辱。这也是俗语说的: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孔子生活在君权时代,尊敬君主是当时的礼。《乡党》篇第四章和第二十章记载孔子对国君的尊敬,在当时许多人心目中已被人视为谄媚,孔子也只有叹气说:“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八佾》第十八章)孔子对待国君是把国君作为一国的主人(直到清朝,那些大臣、学者,还是一个个向皇帝自称奴才),只是依照周朝的礼法去做。

我们现在当然不信这一套封建等级思想及其制度,但是可以把恭敬理解为要求生活作风端庄正派,工作作风严肃认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平等的同志式的基础上彼此尊重、礼貌相待,那么,孔子提倡的“恭”

还可以成为我们新道德规范的组成部分。

俭,是节俭。孔子在个人生活方面是注意节俭的,例如,不是上朝穿的朝服,平时穿的衣服就不一定用细葛布制作,而用粗布制作;古人下身穿裙,不是上朝穿的而是家常穿的,他不用整幅布制作,而裁剪下一些布料;家常穿的皮袄右袖短一截,这样做事方便,也省料。平时伙食以粮食(小米)为主,不大吃大喝、奢侈浪费。在他担任大司寇时还是这样,更不用说辞官以后当教书匠了。

让,是谦让,待人谦虚和顺,不争名争利,更不斗气,以忍让的态度主动化解矛盾。有个故事说,两辆车狭路相逢,都被对方挡住通道,谁也不能前进。双方互不相让,大打出手,造成伤亡事件。观者叹息说:有一方退让,双方都依次通过了,何至于酿成惨剧(这里有问号)还有个故事说,两家对面为邻,同时修建宅院,中间自然要留过道,两家都向外扩张宅基,争讼不下。两家都有人在京做官,一家往京里写信申说这件事,要求动用权势。回信来了,只有十个字:“天阔地广,让一步,有何妨!”不料对面人家也是这样。双方各让一步,成了友好的邻居。如果各不相让,都拉关系,动用权势,后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谦让,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孔子对自己十分谦虚,不自我估价过高,因此与别人,包括自己的学生,都能平等相处,没有架子。走路让人先过,交往处之以礼,听到讥讽的话不计较,一笑而已。

3、温良恭谦让还是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谦让【发音】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释义 】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子禽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也是与别人听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

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

《论语》中关于"温良恭俭让"的句子,温良恭俭让【发音】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释义 】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4、温良恭俭让是什么意思

“温良恭俭让”的意思:处事得当、才能卓著、遵纪守礼、表里如一、学识丰富于国有利。

“温良恭俭让”的拆解:

1、温

指对人的态度温和。在生活中对人的态度,常常是了解一个人品格的标志。赞扬“温”这种品德的成语有很多,如“和颜悦色”、“和蔼可亲”、“温文尔雅”、“温和善良”等。

2、良

古代指善良、美好、高尚、仁义等。今天所说的“良”应该演变为存在于内心的衡量是非善恶的标志。“良”指的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衡量它们的标准,因此“良”是核心,是本质的东西。

3、恭

古代指容貌的端庄,对别人的谦和以及做事认真不苟等。孔子主张对人要端庄诚恳,表里一致,那种以花言巧语,装出伪善面孔的虚伪态度是“可耻”的,正所谓“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4、俭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勤劳纯朴的中国人民不仅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而且以勤俭持家誉满世界民族之林。纵观历史,大凡有识之士,清廉官吏,皆“性不喜华糜”,而“以俭素为美”。

5、让

“让”字含有退让、谦让、辞让的意思,注释还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厚人自薄谓之让。”可见,“让”字里面包含着讲文明,讲礼貌,讲团结,讲道德,克己为人,顾全大局的丰富内容。

“温良恭俭让”的出处:

出自于先秦·孔子《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论语》自宋代以后,被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古代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

5、温良恭俭让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温良恭俭让,礼义仁智信是什么意思 【词目】 温良恭俭让

【发音】 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释义 】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本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态度温和;联合式

【近义词 】温良俭让、温良恭俭

【示例】 物有本来,事有终始,以温良恭俭让之德,五者乃圣德光辉。---明・无名氏《孟母三移》第二折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子禹问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也是与别人听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

PS:

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在封建社会中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五常:仁义礼智信

问题二:温良恭俭让是什么意思 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问题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下一句,及其意思。 30分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

从字面即可理解,若要展开讲的话,会很多。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的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叮节俭、忍让

忠孝勇恭廉的意思是忠心、孝悌、勇敢、谦恭、廉洁

“仁义礼智信”指的是人应崇尚、追求的五种高尚品德,“温良恭俭让”指的是人应培养、陶冶的五种高尚品性,而“忠孝勇恭廉”指的是人应信守、践行的五种高尚品格。品德之于品性,侧重的是德性,更多的是对人的为人处世原则的概定;品性之于品格,侧重的是性情,更多的是对人的自我性情秉持的概定;品格之于品德,侧重的是风格、人格,更多的是对人的持家理政风格、人格的概定。三者中,品德是基础,品性显现的是品德自身的外现形态,品格显现的是品德表象化后的典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实为里、表的关系,多种美德实际上统筹于一个核心,分野为三个方面、三种层面,它们相互拱戴、相得益彰、水 *** 融。

问题四: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字的含义都是什么 30分 这五个字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语出] 先秦・孔子《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近义] 温良俭让、温良恭俭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问题五:"温良恭俭让,礼义仁智信"什么意思 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问题六:温良恭俭让是什么 温良恭俭让,【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子禽问孔子学生子贡为什么孔子每到一个国家都能听到该国的政事,子贡回答:他老人家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用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别人自然会把政事告诉他,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品德,也是与别人听到政事方式不同的原因。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辉接于人者也。

问题七:温良恭俭让 什么意思 古代的鸟,凤为雄,凰为雌 。

就像鸳鸯

问题八:温良恭俭让的简要解释 温和、善良、恭敬、勤俭、礼让。

6、温良恭俭让什么意思怎么理解温良恭俭让的意思

1、温是温和,现代语汇来讲就是平和的。良是善良的、道德的。恭是恭敬。俭是节制。让是谦让,理性的忍让。描写了孔子的风度、性格及他的修养。

2、温良恭俭让,出自孔子《论语.学而》的内容,春秋时期·鲁·孔丘(孔子)《论语.学而》: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7、《论语·学而》温良恭俭让

原文

曾子曰:“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矣。”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死亡,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使得民风变得厚重。”

🤔严肃谨慎的对待死亡,慎终是看自己的未来,追远是看自己的过去,对慎终和追远的重视,是在于对死亡的敬畏和对过往的崇敬。生死是相对的,以古为鉴,忘记历史也必将被历史所忘记,当我们去思考人离死亡到底有多远这件事的时候,谈话质量就大幅上升。原因是你会珍惜时间,然后会认真地、严肃地对待生活。

原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译文

子禽问子贡:“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有人和他谈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夫子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的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以温、良、恭、俭、让得名,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与其说他自己求得这种资格,不如说是人家主动求他的吧?

🤔孔子的状态是“温、良、恭、俭、让”,不急功近利,良善、谦逊、不浮夸、不树敌,谦让,追求中庸之道,让自己内心平和、给他人带来帮助,当你的人品德行得到广泛认可的时候,自然会有人愿意请教你关于治国理政的意见或管理公司的意见,充实自己的内心,保持终身成长的心态,努力做好影响圈的事,随顺机缘,收获更好的自己。

8、中国传统社会中君子的行为举止为温良恭俭让对吗

答案是正确的。

温良恭俭让的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

这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

9、温良恭俭让

 温良恭俭让

《樊登讲论语—学而》

十、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也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温和、善良、谦恭、俭朴、谦让是孔子做人和行事的原则,子贡用这句话来告诉我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为了短暂的利益,而出卖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十一、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亲在世时,观察儿子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观察儿子的行为。三年没有改变,可以称得上是孝。

古时,大部分人是子承父业,父亲是一个铁匠,儿子八九不离十也是一个铁匠。但现在的社会,要求儿子与父亲从事一样的行业,并且三年不改,可能也不太现实。

所以应该理解为儿子继承了父亲的价值观和做人的原则,是一种精神上的继承。

十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什么是和?和谐。

孔子有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同的东西在一起,才存在和不和的问题。

礼的作用是为了和谐。先王之道传承下来,也是以和为美。

无论大事小事,都一味追求和谐是不行的。

而只追求和谐,不以礼约束也是行不通的。

十三、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讲信用是好的,但要符合大义,才是可行的。

恭敬要止乎于礼,才能远离耻辱。

姻亲如果可以保持良好的关系,也可算是你的宗族。

对人恭敬要掌握一个度,过了就变成了谄媚和献殷勤。

就像郭冬临的小品《有事您说话》,一个什么都帮别人做的老好人,不是自己分内的事也揽来做,最后别人也不记得他的好,还影响到了自己的家庭。

十四、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而已。”

君子就不需要追求温饱和安定的居所了吗?

当然不是。孔子是告诉我们,不要一心只想着追求物质和金钱,否则就会被物质所困,就会在最应该学习的年纪,失去学习的机会。

所以,解决了基本的温饱和住房问题也就够了。

敏于事,就是不拖沓。我们常说我有严重的拖延症,那么拖延症到底来源于哪儿呢?

来自我们自己的内心,缺少能量,缺少完整的自尊体系。

我们可以看一下《自尊》这本书。

慎于言,就是不说大话,不吹牛。

很多人为了所谓的面子,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在家人、朋友面前,吹嘘自己如何如何厉害,其实自己却靠卖假药,搞传销来赚钱。自己的内心也是极其空虚而羞耻的。

一个人要向有道之人,高尚的人学习,才能走上正道,去做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事,才能称得上是好学。

10、"温良恭俭让,礼义仁智信"什么意思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这五种美德。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即什么也不争,什么也不抢,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即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先秦·孔子《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仁义礼智信“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扩展资料: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信字从人言,言非曰,乃有定之文也,以今之概念定义可解为“学说”、“思想”。信与知对立,知宜者唯宜以行,不知宜者从他人言而信,进而守礼以近仁。因此言:必信者无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关于温良恭和温良恭谦让还是温良恭俭让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请阅读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折字组词-困字组词
  • 晨的拼音-晁的拼音
  • 春不老萝卜,春不老萝卜好吃吗
  • 予怎么读 矜怎么读拼音
  • 蜀中无大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典故
  • 靓怎么读,靓怎么读什么意思
  • 路轨大牌是什么 路轨什么意思
  • 广博的近义词-广博的近义词有哪些
  • 万箭穿心,万箭穿心结局是啥意思
  • 把水澄清拼音-把水澄清的读音
  •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qycseo.com/yunying/33422.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