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庆云诚科技 > 古诗词 >

春在溪头荠菜花-春在溪头荠菜花全词

导读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原文_翻译及赏析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代·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陌上柔桑...

本文内容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关于春在溪头荠菜花,以及春在溪头荠菜花全词的资料,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原文_翻译及赏析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原文_翻译及赏析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代·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早春 , 乡村忧国忧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有一些蜕变成了蚕儿。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树枝间休息著一只只乌鸦。

山有的远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横向有的斜向,青布酒旗那边有家小酒铺,可以打一些酒来。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

赏析

全词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情味盎然,意蕴深厚。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 ”“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加入一些人的情调,有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了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是很愉快的。但词人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南宋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讯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词中用了反衬手法,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词人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词人在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

创作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2、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这句试怎么理解啊?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出处:宋·辛弃疾《鹧鸪天》 [今译]城中娇艳的桃花李花,最害怕风雨的吹打;而田野溪头的荠菜花,却星星点点迎着风雨开放:原来春天正留驻在这里啊![赏析]此词通过对农村美丽景色的赞颂.

3、鹧鸪天 辛弃疾

这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那时他正在家中闲居。

一个老英雄,由于朝廷对外坚持投降政策,只落得投闲置散,避世隐居,心情的矛盾苦闷当然可以想见。忽然有人在他跟前慷慨激昂地大谈功名事业,这位老英雄禁不住又慨叹又有点好笑了。想起自己当年何尝不是如此满腔热血,以为天下事情容易得很,哪里知道并非如此呢!

此词上片忆旧,下片感今。上片追摹青年时代一段得意的经历,激昂发越,声情并茂。下片转把如今废置闲居、髀肉复生的情状委曲传出。前后对照,感慨淋漓,而作者关注民族命运,不因衰老之年而有所减损,这种精神也渗透在字里行间。

辛弃疾二十二岁时,投入山东忠义军耿京幕下任掌书记。那是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这一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宋金两军战于江淮之间。明年春,辛弃疾奉表归宋,目的是使忠义军与南宋政府取得正式联系。不料他完成任务北还时,在海州就听说叛徒张安国已暗杀了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立即带了五十余骑,连夜奔袭金营,突入敌人营中,擒了张安国,日夜兼程南奔,将张安国押送到行在所,明正国法。这一英勇果敢的行动,震惊了敌人,大大鼓舞了南方士气。

上片追述的就是这一件事。“壮岁”句说他在耿京幕下任职(他自己开头也组织了一支游击队伍,手下有两千人)。

“锦檐突骑”,也就是锦衣快马,属于侠士的打扮。“渡江初”,指擒了张安国渡江南下。

然后用色彩浓烈的笔墨描写擒拿叛徒的经过:

“汉箭朝飞金仆估”,自然是指远途奔袭敌人。大抵在这次奔袭之中,弓箭(“金仆姑”是古代有名的箭,见《左传》)曾发挥过有力的作用,所以才拿它进行艺术概括。

至于“夜娖银胡�”,却要费一些考证。

胡�是装箭的箭筒。古代箭筒多用革制,它除了装箭之外,还另有一种用途,夜间可以探测远处的音响。唐人杜佑《通典》卷一五二《守拒法》说:“令人枕空胡禄卧,有人马行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见于胡禄中。名曰地听,则先防备。”宋人《武经备要前集》卷六说法相同:“犹虑探听之不远,故又选耳聪少睡者,令卧地枕空胡鹿——必以野猪皮为之——凡人马行在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闻其中。”胡禄、胡鹿、胡�,写法不同,音义则一。“娖”《集韵》:“谨也”。是小心翼翼的意思。这里作动词用,可以释为戒备着。“燕兵”自然指金兵。燕本是战国七雄之一,据有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地方。五代时属契丹,北宋时属辽,沦入异族已久。所以决不是指宋兵。由于辛弃疾远道奔袭,擒了叛徒,给金人以重大打击,金兵不得不加强探听,小心戒备。(这两句若释为:“尽管敌人戒备森严,弃疾等仍能突袭成功。”也未尝不可。)“夜娖银胡�”便是这个意思。

这是一段得意的回忆。作者只用四句话,就把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

下片却是眼前情况,对比强烈。“春风不染白髭须”,人已经老了。但问题不在于老,而在于“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本来,自己有一套抗战计划,不止一次向朝廷提出过(现在他的文集中还存有《美芹十论》《九议》等,都是这一类建议,也就是所谓“平戎策”。)却没有得到重视。如今连自己都受到朝廷中某些人物的排挤,平戎策换来了种树的书(暗指自己废置家居)。少年时候那种抱负,只落得一场可笑可叹的结果了。

由于它是紧紧揉和着对民族命运的关怀而写的,因此就与只是个人的叹老嗟卑不同。正如陆游所说的:“报国欲死无战场”,是爱国者共同的悲慨。

4、夏天蔬菜丰收的诗句

1. 关于夏天蔬菜的诗句

关于夏天蔬菜的诗句 1.关于蔬菜的诗词

韭菜:

杜甫《赠卫八处士》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高启《韭》

芽抽冒余湿,掩冉烟中缕。

几夜故人来,寻畦剪春雨

荠菜:

辛弃疾《鹧鸪天》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杏:

苏东坡《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荔枝:补充楼上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葡萄:

元·郑允端《葡萄》

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若使文园知此味,露华应不乞金盘。

清·吴伟业《葡萄》

百斛明珠富,清阴翠幕张。晓悬愁欲坠,露摘爱先尝。色映金盘果,香流玉碗浆。不劳葱岭使,常得进君王。

清·陈维崧。《青玉案·夏日怀燕市葡萄》

风窗冰碗谁消暑?记百颗,堆盘处。掬罢盈盈娇欲语。轻明晶透,芳鲜圆绽,小摘西山雨。

清,萧雄《葡萄》:

苍藤蔓,架覆前檐,满缀明珠络索园。赛过荔枝三百颗,大宛风味汉家烟。

石榴

《石榴歌》

蝉噪秋枝槐叶黄,石榴香老愁寒霜。

流霞包染紫鹦粟, 黄蜡纸裹红瓠房。

玉刻冰壶含露湿,斓斑似带湘娥泣。

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精千万粒。

2.有没有关于蔬菜方面的诗词

韭菜:

1.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2.芽抽冒余湿,掩冉烟中缕。几夜故人来,寻畦剪春雨

3.菜花间蝶也飞来,又趁暖风双去。杏梢红韭嫩泉香,是老瓦盆边饮处。

4.夜雨剪残春韭。明日重斟别酒。

5.嫩割周颙韭,肥烹鲍照葵。

6.韭菜照春盘,菰白媚秋菜

7.韭黄犹短,玉指呵寒剪

8.君且住,草草留君剪韭

荠菜:

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2.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雪霜

3.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

4.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

5.挑根择叶无虚日,直到开花如雪时。

6.芯羞食荠贫,食荠我所甘。适见采荠人,自出国门南。土蠹瘦铁刀,霜乱青竹篮。携持入冻池,挑以根叶参。手龟不自饱,食此尚可惭。肥羔朱尾鱼,腥膻徒尔贪

7.朝采南涧芹,莫撷东篱荠

蔓菁(又名芜菁、葑):

1.三春已暮桃李伤,棠梨花白蔓菁黄。

2.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

3.黄黄芜菁花,桃李事已退。

4.蒿莱满地不见春,唯有蔓菁迷病眼。

5.蔓菁开花犹烂熳。君不见西园桃李能几时,此辈天教擅春晚。

6.空忆庐山风雨夜,自吹小灶煮蔓菁

7.最高峰顶有人家,冬种蔓菁春采茶。

麦花:

1.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2.轻化细细复猗猗,何止青荧秀两枝。万顷雪光抽夏日,一天翠浪弄秋时。

3.梅子有情沿路熟,麦花无数及时开。

3.关于蔬菜的古诗

宋代:陆游

陆生昼卧腹便便,叹息何时食万钱?

莫诮蹲鸱少风味,赖渠撑拄过凶年。

南歌子(山药)

宋代:张鎡

种玉能延命,居山易学仙。青青一亩自锄烟。雾孕云蒸、肌骨更凝坚。

熟梁蜂房蜜,清添石鼎泉。雪香酥腻老来便。煨芋炉深、却笑祖师禅。

园蔬十咏·萝卜

宋代:刘子翚

密壤深根蒂,风霜已饱经。

如何纯白质,近蒂染微青。

闻卖韭黄蓼甲

宋代:梅尧臣

百物冻未活,初逢卖菜人。

乃知粪土暖,能发萌芽春。

柔美已先荐,阳和非不均。

芹根守天性,憔悴涧之滨。

4.描写夏天瓜果蔬菜的好词好句有哪些

【描写水果的词】: 甜美无比 甘甜适口 余味无穷 滴滴汗水 绿肥红瘦 果实累累 果实肥硕 果香诱人 果实饱满果甜瓜香 果肥汁甜 果园飘香 硕果满园 硕果累累 红果满枝藕断丝连又苦又涩 披红抹绿 鲜嫩水灵 肥嫩硕大 粒粒珍珠 细腻柔软 汁甜肉脆 新鲜红嫩 又酸又甜津津有味 清爽可口 肉质鲜美 晶莹透明 细嫩清脆 鲜红油亮 椰子 椰子的外皮是青绿色的,很厚,比一本字典还厚。

外皮的里面裹着一层黑色或棕色的壳,这层壳虽然薄,但很硬,爸爸说一般的刀是切不开它的,只有很厚很厚的刀才能把它切开。椰子的壳很硬是因为它要使椰子最里面的肉和汁不干。

椰子的那层肉也是又硬又厚,虽然没有外皮厚,但比壳厚多了。在椰子的最里面是空的,但并不是全是空的,那里面还有可口的椰子汁。

椰子汁是透明的,它和椰子肉是分开的,先是一层厚厚的肉,然后是椰子汁。 椰子是长在海边的水果,虽然是水果,但是它和其它的水果不同——肉和汁是分开的。

葡萄 我喜欢的水果有很多,有红彤彤的苹果,小巧的香梨,甜而爽的西瓜……但我最爱吃的水果要属葡萄了,它不仅仅是玲珑多姿,更重要的是葡萄香甜可口. 葡萄没成熟时,皮是翠绿色的.像一颗颗碧玉似的翡翠,晶莹剔透.每年秋天,葡萄成熟了.由于葡萄品种很多,所以大小不一,颜色各异.有白色,紫色,绿色,红色……在那又大又绿的葡萄叶下,挂着一串串晶莹透明的葡萄,紫红色的,碧绿色的,圆圆的,好像一颗颗不同颜色的宝石,置身其中犹如进入珠宝的世界.轻轻扒开葡萄皮,一个嫩嫩的果肉呈现在你的眼前.果肉半透明的看上去像水晶,像玛瑙.散发着迷人的香味,使人口水直流. 春风吹来,葡萄树长出了嫩绿色的绿芽,过了几天,小绿芽变成了绿色的小叶子,几场春雨过后,小叶子逐渐变成巴掌那么大的叶子,布满了整个葡萄架. 夏天,葡萄树的叶子长得更茂盛了,郁郁葱葱的,把整个葡萄架遮得严严实实的,远远望去,就像一个绿勾结的大凉棚.炎热的太阳照在葡萄架上,只能透过几缕金光,葡萄架下面星星点点的,照在地上,漂亮极了.而且葡萄架下面特别阴凉,在葡萄架下面睡觉,一点也不会觉得热.这时葡萄树开始结小葡萄串,一串小葡萄就像绿化的珍珠,挂满了葡萄架,我真想摘下来几串葡萄吃,于是把我想法告诉了妈妈,可妈妈告诉我说:"现在还不能吃没有成熟的葡萄,不然吃了要得病,要等到秋天时葡萄成熟了才能吃." 我盼望以久的秋天终于来临了,一串串小葡萄从小逐渐变成大葡萄串,葡萄的颜色由绿色变成暗红色,长得又大又圆,晶莹透明,像玛瑙似的.葡萄在雨后的样子更好看,下过雨后,暗红色的葡萄串如同一个小女孩脸红了样子,非常惹人喜爱,葡萄丰收了,我挑了一串大葡萄,我尝了一个大葡萄放在嘴里咬了一口,啊!葡萄的味道美极了.又酸又甜,里面还有许多果汁呢. 冬天快到了,一阵寒风把葡萄树的黄叶子一片片地从树上吹了下来,黄叶子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随风飘动.葡萄架上变得光秃秃的了,只剩下横七竖八的枝条.一块大雪给葡萄树披上了白色的银装,上面的枝条也被盖住了. 每到秋天,那熟透了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之间,那紫色的像一颗颗晶莹的紫宝石,逗人喜欢。它那光滑的外皮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透出淡雅的光芒。

葡萄梗上挂着几面翠绿的叶子,恰似一顶顶小巧玲珑的遮阳伞,给葡萄挡着阳光。那细细的藤又宛如一卷一卷的小猪尾巴,看这葡萄,让我馋涎欲滴。

西瓜 这只西瓜又大又圆,像只大皮球,它表皮的颜色绿绿的,上面还带有黑色的花纹.切开西瓜,立刻露出了红色的瓜瓤,同时淌出了西瓜汁,只见瓜瓤里嵌着一颗颗乌黑的瓜籽,这时,我早已馋得口水直流,恨不得马上就咬一口,解解渴. 吃西瓜好处多多.西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C ,多吃西瓜能补充营养,吃西瓜可以润喉,清火,解渴,利尿,排除体内毒素,据说,发烧的人如果多吃西瓜,还可以降温. 西瓜全身都是宝,西瓜皮炒着当菜吃,瓜瓤可以解渴,清火,瓜籽也可以炒了在休闲的时候吃.西瓜全身不全是宝 西瓜的品种也很多,有甜津津的无籽瓜;有瓜 皮特别脆的爆炸瓜;有水分特多的水蜜瓜;还有小巧玲珑的凤瓜. 因为西瓜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我最爱吃西瓜,今年,我更要多吃西瓜了. 西瓜圆圆的和皮球一样大小.西瓜先是淡绿色,然后变成深绿色,最后变成光滑的墨绿色.没有熟的西瓜,瓜肉是淡白色的,熟透的西瓜鲜红鲜红.你想知道西瓜熟了没有,用手指弹一弹,发出"砰砰"的响声,就知道西瓜已熟了.用刀切开它,可以看见那鲜红的瓜肉,里面一颗籽也没有,还没有吃到嘴里,就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你咬一口,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冷冻过的西瓜更清甜无比,比那刚买的还要好吃,冰凉凉的,真是夏天解暑的好水果.西瓜不但瓜肉好吃,瓜皮也好吃,去掉绿皮,剩下白色的部分,把它切成一块一块的再炒,真是一道美味的小菜. 成熟的西瓜形状各不相同,有椭圆形、橄榄形、球形和圆形,而且大小不一,大如篮球,小如皮球。走近一看,碧绿的外皮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条纹,犹如穿上了花外衣,摸一摸,细腻光滑,我喜欢把。

5.跟蔬菜有关的诗词

荠菜: 辛弃疾《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蓬蒿菜、韭菜:宋代 苏东坡《送范德孺》:

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遥想庆州千嶂里,暮云衰草雪漫漫。

黄瓜: 《浣溪沙》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6.形容蔬菜的句子

1、菜园的中间有茄子树,上面挂着头戴绅士帽,身穿紫大袍,大腹便便的茄子先生,茄子先生懒洋洋的望着下面,哦,原来它在欣赏红薯藤妹妹的优美的舞姿!翠绿的红薯藤密密层层的红薯叶像小金鱼的尾巴,挨挨挤挤在一起来,风儿吹来,他们一起抖动着哪像金鱼的尾巴,跳起了优美的舞蹈,风儿顿时停住了,为她们这迷人的舞姿伴奏呢!那金黄金黄的南瓜害羞地躲在一片片手掌一样的叶子里,调皮的样子可爱极了。

2、春天,金灿灿的油菜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格外耀眼。辛勤的蜜蜂背着重重的蜜蜂罐去采蜜,回去孝敬年迈的蜂王。也因为它们,油菜花才能结出菜籽。夏天,红彤彤的辣椒和青色的辣椒,形态各异,有的像灯笼,有的像海马,还有的像过年放的烟火。真是千姿百态!秋天,绿油油的白菜丰收了,农民伯伯又拿起锄头来收菜了,收获着他们自己的劳动果实。冬天呼啸的北风吹来了,菜园里没了蔬菜,变得冷清了好多。

3、、远远地、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绿色,绿叶中有着大大小小的黄色的花。走近一点看,两旁的蔬菜像是在夹道欢迎:又尖又小的辣椒、又细又长的丝瓜、像灯笼一样鼓鼓的灯笼椒、表面疙疙瘩瘩的苦瓜、顶花儿带刺的黄瓜、小巧玲珑的圣女果、绿中带紫的苋菜、开着紫花儿的扁豆……这么多的植物在小小的院子里密密麻麻又错落有致地生长着,热闹极了!

4、园子里真美丽呀!红彤彤的西红柿像灯笼一样挂在技条上,把园子点缀得像节日的舞台一样;一串串紫白相间的豇豆,像一条条彩色的飘带,管在玉米杆上;一条条绿油油的辣椒像绿色的翡翠挂在母亲的脖子上;玉米宝宝脱掉小红帽,静静地躺在妈妈的怀里,让妈妈累弯了腰。看到这些景色,我被迷住了,便到处闲逛着,观察着。

7.跟“蔬菜”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1.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辛弃疾《鹧鸪天》

译文: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

2. 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宋苏东坡《送范德孺》

译文:渐渐感觉东风的寒冷,青青的蓬蒿。

3.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宋 苏轼《浣溪沙》

译文:谁说人生没有再次的少年时光呢?门前这小溪仍能向西流淌,不要因为年老就感叹时光易逝

4.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东汉 曹植 《七步诗》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

5. 故人解寄吾家果,未变蓬莱阁下香。宋杨万里《七字谢绍兴帅丘宗卿惠杨梅》

译文:故人借住在家里,没有变成蓬莱仙岛。

6. 拄杖傍田寻野菜,封书乞米趁时炊。唐 张籍《赠贾岛》

译文:山中的兰花刚刚发芽浸入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上干净没有泥泞。

7. 淡菜生寒日,鲕鱼潠白涛。《画角东城》唐李贺

译文:皆咏晓景而不及角。曾益欲以角。

8. 九年吃菜粥,此事少人知。《送僧入五泄》贯休

译文:九年都在吃菜粥,这件事很少有人知道。

9. 清秋香粳获,白露寒菜长。《题高云客舍》皇甫冉

译文:下起了小雨,杜鹃在雨中啼叫。白露在菜里。

10. 菊花开欲尽,荠菜拍来生。《杂曲歌辞•古别离二首》李端

译文:菊花都要开尽了,荠菜马上就要开了。

辛弃疾《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⑴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⑵馀,多余;加餐,多吃饭。⑶无穷:无尽,无边。⑷今古,古往今来;般,种。(5)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⑹未是:还不是。⑺别有:更有。

赏析:诗人发现和捕捉农村中最平常也最典型的风光景物和生活情境,运用清新明快的笔调、素净淡雅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幅意象鲜活、层次清晰、生机盎然的图画, 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进而触发出心弦的共鸣。

曹植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赏析: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8.(1)描写夏天的水果的词语 (2)描写夏天的蔬菜的词语 (3)描写夏天

描写夏天天气的。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

火日炙人 艳阳高照 倾盆大雨 大雨滂沱 雷是交加

火轮高吐 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热 热和 热乎 热呼 滚热 灼热 炙热 炽热 火热 赤热 齁热(方)焦热 沸热 炎热 酷热 暑热 燥热 暴热 毒热 闷热 郁热 燠热 烦热 湿热 溽热 温热

热腾腾 热喷喷 热乎乎 热呼呼 热烘烘 热辣辣 火辣辣 焦辣辣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 火日炙人 火轮高吐 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赫赫炎官张火伞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

描写夏天水果的。

香甜可口 , 果园飘香,硕果满园, 粒粒珍珠,甜美无比,鲜嫩水灵,果实饱满,果实累累,果甜瓜香,红果满枝,又大又甜

描写夏天蔬菜的。

营养丰富,种类繁多,美味 ,叶青茎白 ,一片油绿, 鹦鹉菠菜 ,油菜花黄

9.有什么蔬菜的古诗

韭菜:1.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2.芽抽冒余湿,掩冉烟中缕。

几夜故人来,寻畦剪春雨3.菜花间蝶也飞来,又趁暖风双去。杏梢红韭嫩泉香,是老瓦盆边饮处。

4.夜雨剪残春韭。明日重斟别酒。

5.嫩割周颙韭,肥烹鲍照葵。6.韭菜照春盘,菰白媚秋菜7.韭黄犹短,玉指呵寒剪8.君且住,草草留君剪韭荠菜: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2.惟荠天所赐,青青被陵冈,珍美屏盐酪,耿介凌雪霜3.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4.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5.挑根择叶无虚日,直到开花如雪时。

6.芯羞食荠贫,食荠我所甘。适见采荠人,自出国门南。

土蠹瘦铁刀,霜乱青竹篮。携持入冻池,挑以根叶参。

手龟不自饱,食此尚可惭。肥羔朱尾鱼,腥膻徒尔贪7.朝采南涧芹,莫撷东篱荠蔓菁(又名芜菁、葑):1.三春已暮桃李伤,棠梨花白蔓菁黄。

2.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

3.黄黄芜菁花,桃李事已退。4.蒿莱满地不见春,唯有蔓菁迷病眼。

5.蔓菁开花犹烂熳。君不见西园桃李能几时,此辈天教擅春晚。

6.空忆庐山风雨夜,自吹小灶煮蔓菁7.最高峰顶有人家,冬种蔓菁春采茶。麦花:1.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2.轻化细细复猗猗,何止青荧秀两枝。

万顷雪光抽夏日,一天翠浪弄秋时。3.梅子有情沿路熟,麦花无数及时开。

5、“满城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是谁的什么诗句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6、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出处:宋·辛弃疾《鹧鸪天》

[今译]城中娇艳的桃花李花,最害怕风雨的吹打;而田野溪头的荠菜花,却星星点点迎着风雨开放:原来春天正留驻在这里啊!

[赏析]此词通过对农村美丽景色的赞颂,表现出作者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哲理的启示:平凡的事物往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天是属于它们的!此词从全篇看皆写农村景色,唯“城中”一句一笔宕开,为下句作衬,点明主题,“在”字下得稳重有力,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深切的感受.

[原作]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来自网络

7、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译文

陌上柔桑破嫩芽-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陌:田野小路。

东邻蚕种已生些-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

平冈细草鸣黄犊-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不时发出叫声。

斜日寒林点暮鸦-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景色。

青旗沽酒有人家-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青旗:卖酒的招牌。

愁风雨-害怕风雨吹打。

春在溪头荠菜花-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

赏析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作者选择了桑、蚕、黄犊等,是要写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这四句如果拆开,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是平铺直叙地在写景。

词的下半片最难写,因为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发展,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另起波澜,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所以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了。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其实是重要的。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参进一点人的情调,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读者不妨找一些写景的五七言绝句来看看,参证一下这里所说的道理。“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好象是很愉快的。它是否愉快呢?要懂得诗词,一定要会知人论世。孤立地看一首诗词,有时就很难把它懂透。这首词就是这样。原来辛弃疾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徽、钦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也还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最着名的是《摸鱼儿》里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以及《祝英台近》里的“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还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从此,读者也可以看出诗词中反衬的道理,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辛弃疾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作者在乡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把这两句诗的滋味细嚼出来了,就会体会到诗词里含蓄是什么意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什么意思。

8、辛弃疾 鹧鸪天·唱彻阳关泪未干

《鹧鸪天唱彻阳关泪未干》

作者: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1、唱彻《阳关》:唱完送别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2、功名句: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还是多吃饭吧。另一版本也作功名余事

3、无穷:无尽,无边。

4、般:种。

5、只应句:岂只是离别才使人悲伤,团聚才使人欢颜。只应,只以为,此处意为岂只。

6、未是:还不是。

7、别有:更有。

翻译: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

视功名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劝加餐。

水天相连,

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

乌云挟带着雨水,

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

何止千件万般,

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伤,

聚会才使人欢颜?

江头风高浪急,

还不是十分险恶,

而人间行路却是更艰难。

赏析: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正可说明悲愤个原因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辛弃疾 鹧鸪天·游鹅湖

《鹧鸪天游鹅湖》

作者:辛弃疾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赏析:

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词。词的前两句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写的是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白色的荠菜花开满了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聊聊数笔,把一幅乡间春色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

本词由荠菜开花而说春入,对平凡微贱的荠菜花寄予了极大的感情,又把群鸦写得充满生意,一点不像平时我们所见的那副使人讨厌的聒噪相。词人留意和刻画这些细物细事,可见其意态闲适。但是,接下来两句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情绪陡变,适才令人心情舒爽的春色不见了,万种愁绪染白了的头发。词中说的是白发,实际上讲的是愁绪。多情白发春无奈,词人心情沉闷,只好到小酒店去饮酒解愁。这里多情二字写得诙谐,恰如其分地传递出词人那种带有苦味的诙谐。而在这诙谐中,又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无可奈何的愁绪。

面对如画的春色,词人的愁绪从何而来呢?这首词有一小序: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我们可以从这两句话中找到一定的线索。这时,正是词人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之时。这时他才四十二岁。他还有精力,足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怎能耐得住清闲无为的生活?所以词人游鹅湖,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

清人王夫之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这也是本词上阕的艺术手法。下阕写的是一幅农村景象: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附近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春播即将开始,大忙季节就要到来,不知谁家的年轻女子,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与本词的开篇几句不同,下阕词人从近处落笔,一个闲字,一个细字,一个有字,一个趁字,把农村生活的闲适与古朴活脱脱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然而,词人越是写闲适、古朴,越是让人联想到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所流露出来的那种烦闷和无可奈何的情绪。词人无一字写我,尽情描写客观景象,着力描绘了一个无我之境,实际上我尽在其中。词人采用这种高超的艺术手法,把烦乱复杂的失意之情在这闲适的氛围中突现得淋漓尽致。

或许人有会问:词人既然喜欢农村,喜欢农村古朴而又悠闲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借酒浇愁呢?这里,我们就必须结合词人当时的生活背景和他当时的处境去理解。我们知道,辛弃疾是一位很有抱负、正义,充满爱国心的词人,然而,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官场中有的是尔虞我诈、争权夺利,有的是夸夸其谈,食言而肥,词人对此看透了,厌烦了,所以他要远离城市的喧闹,他认为美好的春天在田野,在溪头,在那漫山遍野雪白的荠菜花中。如今,他虽置身于纯洁、清新的农村,却还有愁苦,那是因为他不能忘怀祖国万里江山。他要奔赴抗金疆场,去收复已夺占的土地,那才是真正关心的事业,然而,他却被排挤到农村,过起闲意态的生活来,他怎能不愁苦呢?他不是不喜爱春天,但春天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

总之,这首词写了作者的苦闷,而在这苦闷中,表达了作者的追求,是一首难得的借景抒情的好词。

辛弃疾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作者: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翻译:

野地里柔软的桑条上冒出了嫩芽。

东头邻居的蚕种已经孵化出一些小蚕了。

平坦的山坡上,黄毛小牛在那里吃草,

不时发出叫声。

夕阳照在带有寒意的树林上,

投宿的乌鸦又点缀着寒林的景色。

映入眼帘的还有远近连绵的山峦,

横斜的山路。

这里也有挂旗卖酒的小酒店。

城中的桃树李树害怕风雨吹打。

白色的荠菜花开满溪头,

大好的春光就在这里。

赏析: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鹧鸪天》写的是早春乡村景象。上半片嫩芽、蚕种、细草、寒林都是渲染早春,斜日句点明是早春的傍晚。可以暗示早春的形象很多,作者选择了桑、蚕、黄犊等,是要写农事正在开始的情形。这四句如果拆开,就是一首七言绝句,只是平铺直叙地在写景。

词的下半片最难写,因为它一方面接着上半片发展,一方面又要转入一层新的意思,另起波澜,还要吻合上半片来作个结束。所以下半片对于全首的成功与失败有很大的关系。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免堆砌,不免平板了。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其实是重要的。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参进一点人的情调,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读者不妨找一些写景的五七言绝句来看看,参证一下这里所说的道理。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好象是很愉快的。它是否愉快呢?要懂得诗词,一定要会知人论世。孤立地看一首诗词,有时就很难把它懂透。这首词就是这样。原来辛弃疾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徽、钦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也还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最着名的是《摸鱼儿》里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以及《祝英台近》里的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还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从此,读者也可以看出诗词中反衬的道理,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辛弃疾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作者在乡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把这两句诗的滋味细嚼出来了,就会体会到诗词里含蓄是什么意思,言有尽而意无穷是什么意思。

辛弃疾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 戏作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作者: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

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

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

赏析:

辛弃疾的词,大多即景抒情、咏物言志,他的这首《鹧鸪天》也不例外。自从南归之后,他本希望能得到南宋政权的重用,报效国家,恢复中原,展露才干,但没想到他的这些志向不仅未能实现,反而遭奸臣谗害,落得被迫过上闲居生活。他虽寄情山水,但仍时常流露出一股愤愤不平之气。此词虽题为《寻菊花无有,戏作》,但整个上片都未直接接触题目,只是愤世疾俗之情的抒发;就是下片,对题目说来,也只是点到而已。

此词上片开头两句: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仿佛凭空而来,却又发自心灵深处,是饱经风霜,到过了庙堂官场、都会边疆,目睹了官场丑恶之后的十分痛苦的总结和极端厌恶的心态。在辛弃疾的仕途生涯中,他看惯了当时投降派掌权,正人君子遭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故斥官场为臭腐场,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掩鼻二字,本于《孟子。离娄下》的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充分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正因为面对的是臭腐场,所以惟有酒偏香。酒之偏香,不在于它的味,而在于它能解忧。惟有酒偏香,言外之意是说除酒以外,一切都是臭腐的。人间与古今连用,即空间与时间结合,横与纵交织,意谓不仅眼前的人间是臭腐场,惟有酒偏香,而且从古到今,莫不如此。接着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两句,情调一转,由对人间深深的厌恶,变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由衷的喜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云烟畔,指词人闲居的铅山乡间别墅。这里依山临水,云烟缥缈,如世外桃源。歌舞忙,写词人闲适潇洒的生活和志得意满的情愫。他在闲居铅山时所作的词,多有类似语句。

上片叙写人间是臭腐场,词人欲远务之,从而为下片寻菊花作了铺垫。下片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转入正题。前两句点寻菊花,后一句明不见。老伴,据另一阕《鹧鸪天》(翰墨诸公久擅场)的题目可知,当为吴子似诸友。共秋光,共享秋光。古人多用秋光来表现菊花。如杜甫《课伐木》诗说:秋光近青岑,季月当泛菊。张孝祥《鹧鸪天》词说: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解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因而共秋光,即隐含了寻菊花之意。黄花,即菊花。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结尾两句: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是说菊花的开放,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这只是字面意思,实际是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赞美菊花的这一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

通观全篇,这首词虽写法不合常规,但作者本意不在按题作文,而在借题发挥,表现他愤世的情怀和如菊的品格。

9、鹧鸪天 代人赋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那散见在田野溪边的荠莱花,繁密而又显眼,像天上的群星,一朵接一朵地迎着风雨开放,生命力是那样顽强,好像春天是属于它们的“相反城中的桃李则忧风愁雨,春意阑珊。这两句,上句宕开,借”城中桃李“憔悴伤残的景象为下句作衬,虽只点桃李而可以使人自然联想到城中的人事;末句则收归眼前现境,”在“字稳重而有力,显然带有强调的意味。

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和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并由此把词的思想意义向纵深方向拓展。荠菜花的花瓣碎小,颜色也不鲜艳,只有浓郁的香味,在城市人眼里,一般是算不上什么花的,作者却偏偏热情地赞美,除此之外,引起作者注意并捕捉到的,还有桑芽、幼蚕、细草、黄犊等等,多半是新鲜的、富有生命力的事物。这些,连同那出现在画面上的山村茅店的酒旗,都体现了一种健康的审美观。词中关于“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的对比,还含有对生活的哲理性的思考,荠菜花不怕风雨,占有春光,在它身上仿佛体现了一种人格精神。联系作者篇首的目注“代人赋”,当时很可能是朋辈中有人为作者罢官后的生活担忧,因而词人便风趣地以代友人填词的方式回答对方,一方面借荠菜花的形象自我写照,一方面又隐隐流露出自己不做愁风雨的城中桃李,而做坚强的荠菜花,以此与友人共勉。这首词把深刻的思想乃至哲理,与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有机地结合起来,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关于春在溪头荠菜花和春在溪头荠菜花全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请阅读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折字组词-困字组词
  • 晨的拼音-晁的拼音
  • 春不老萝卜,春不老萝卜好吃吗
  • 予怎么读 矜怎么读拼音
  • 蜀中无大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典故
  • 靓怎么读,靓怎么读什么意思
  • 路轨大牌是什么 路轨什么意思
  • 广博的近义词-广博的近义词有哪些
  • 万箭穿心,万箭穿心结局是啥意思
  • 把水澄清拼音-把水澄清的读音
  •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qycseo.com/yunying/34572.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