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庆云诚科技 > 古诗词 >

挥手从兹去,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是什么意思

导读1、贺新郎·别友的诗词考证1937年毛泽东曾抄录此词赠给女作家丁玲。此时版本为: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惨然无绪。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翻书语。过眼滔...

本文内容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关于挥手从兹去,以及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是什么意思的资料,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贺新郎·别友的诗词考证

贺新郎·别友的诗词考证

1937年毛泽东曾抄录此词赠给女作家丁玲。此时版本为: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惨然无绪。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翻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曾不记:倚楼处?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根缕。

我自精禽填恨海,愿君为翠鸟剿珠树。

重感慨,泪如雨!

1961年春又修改《贺新郎·别友》,并手书赠给副卫士长张仙鹏,此时修订的全稿如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翻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思恨缕。

我自欲为江海客,更不为昵昵儿女语。

山欲堕,云横翥。 这首《贺新郎·别友》发表后,读者纷纷赞美全词的意境颇有古代“长亭送别”的风格。有些专家指出其中“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的词句不像是那个时代的话语。1923年以前的毛泽东没有可能表述他在60年代以后那种热度非常高的“世界革命”思想和蓝图。从全词起承关系看,这一充满了“扫寰宇”般“革命豪情”的词句同整首词以及下阕的意境也不相符。经历过那个特定年代的人,会感到这两句明显带有“文革”印记,所以有人怀疑这到底是不是1923年所写。对此疑问,了解毛泽东写作风格的人后来说明,这位领袖对过去的作品总在不断修改,对自己的诗词多年后仍对字句不断推敲修正。“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这两句,恰是在“文革”后期的1973年加上去的。

对这首《贺新郎·别友》,毛泽东又体现了少有的重视,在1961年曾将此词亲手书写交给贴身卫士张仙鹏,叫他好好保存。1973年冬天,毛泽东在重病缠身时又让人拿来12年前的原稿,反复斟酌加以修改,最后又将这首词加上“别友”的标题,并注明是1923年12月所写,交给了保健护士吴旭君抄正保存。看到“别友”这一标题,再看一下毛泽东标注此词写于1923年12月,知道毛泽东生平的人仔细琢磨后又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这首表现男女离别的情诗是写给谁的?1920年末毛泽东同杨开慧已经结婚,至1923年12月已生下毛岸英、毛岸青两个儿子。写作时一向用词严谨的毛泽东,此时称呼杨开慧明显应该用“妻”而不应用“友”。这首词中描绘的那位“热泪欲零还住”的美丽倩影,即“人间知己”的“友”,自然应该是一位女朋友,那么她到底又是谁呢。

2、心事好似春江水,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人有病,天知否?恰似昆仑崩绝壁,又如台风.这诗词何意?

大意就是心情很悲凉很凄然的感觉。也有点你不知道他的心事让他伤心。这个词哪里来的啊.?

恩,“人有病,天知否?恰似昆仑崩绝壁,又如台风 ”应该是形容心情的悲伤吧,好像山崩地裂狂风呼啸的痛。

恩,我不是很专业的,有错误的地方还望谅解。

3、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是写给谁的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是写给杨开惠的。

全文如下: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往。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重感慨,泪如雨。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毛泽东所写诗词,词章一出,似凌云一曲,总给人以大气磅礴、壮意纵横之激情,倏见风起云涌,波澜壮阔,无不雄奇瑰丽、庄谐如一。

毛泽东所写的爱情诗词亦是如此。在他为数不多的几首抒写离别、歌咏爱情的诗词中,诗人更多的是将那绵绵柔情、凄凄感伤,悲欢离合、哀婉悱恻之情融入于满腔豪情、铿锵有力的诗句之中,仍一如他的战争题材诗词给人荡气回肠之概。

在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里,救国图存成了每一个有识之士的毕生追求,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毛主席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放弃了个人的幸福,一次次的和爱人别离,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这是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写照!

4、词牌品鉴之《贺新郎》

         世传纳兰性德工于小令,长调却多有疵病,而康熙十五年性德结识顾贞观后所作《金缕曲》却是其成名之作,词势纵横跌宕,词情率真磊落,此词一出,京师中竞相传抄,有洛阳纸贵之喻。现摘录如下:

        金缕曲

        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樽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金缕曲》是词牌《贺新郎》的别名,除金缕曲外,贺新郎尚有多个别人,如“贺新凉”,“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等等。

相传此曲为东坡首创,在《东坡乐府》中首次出现,其词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所习用。

          《贺新郎》作为长调又用仄韵,其表达的情感必然沉郁苍凉,此词用于抒发爱国情怀则首当其冲。其代表作多如牛毛,两宋之间,如辛弃疾的《贺新郎·柳暗凌波路》,《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贺新郎·甚矣吾衰矣》,其中“甚矣吾衰矣”中之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以及“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皆已成千古名句,如今读来,仍热血沸腾,捏杯成粉。 可见,千古第一豪放词人并非东坡当数稼轩。

        除了稼轩善填《贺新郎》,刘克庄的《北望神州路》以及张元干的《梦绕神州路》皆成千古绝唱。试摘录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以飨大家: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贺新郎》不仅可以用来抒发同志之情,抒发爱国之情,亦可以抒发男女之情。 用在男女之情的词中,当数润之这首《挥手从兹去》为代表。亦当摘录如下:

《贺新郎·挥手从兹去》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据说此次分别之后,毛杨两人就成永别。当毛在江西得知开慧已死之时,说了一句:“开慧之死,吾百身莫赎”。如果只是停留在这首词上看两人的感情,可谓是海枯石烂,然而,凡事不可深究,就此作罢。

对于《贺新郎》词牌是否有误,或者更严谨的说此词牌应该是《贺新凉》更为准确呢,依老夫拙见,《贺新凉》或许更为准确。 其理由有二: 首先,从字面理解,贺新郎的语意环境来说,偏于喜庆,乃贺洞房花烛之曲,然而,此曲觉郁悲凉,并无差点喜庆之色,而《贺新凉》则有一种情感渐变之气,凉者乃苍凉之谓也;其二,词多于青楼妓馆即兴之作,亦多于送别所填,故《贺新凉》更有一种离愁别绪之情。 此外,此词的开山之作有听大白,唱金缕。金缕原指金缕衣,早在唐代就有杜秋娘所作的《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莫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可见早在唐代就有金缕之说,金缕衣象征功名富贵,至于后面发展金缕曲,估计多半是指唱金缕衣这首诗,就象阳关三叠,不过就是渭城曲而已。

由金缕衣而成金缕曲,乃至变成贺新凉,不过是古人在引经据典的沿革罢了。

        如今爱好诗词的诗人词人们,也基本不填《贺新郎》,原因也不外乎两点,此词为长调,不易掌控;其二,能用于此词的韵部极少,填出来,基本上只能拾人牙慧。如果把《浣溪沙》,《卜算子》,《临江仙》,《西江月》,《忆江南》等小调比作下里巴人,那《贺新郎》就是阳春白雪。和之者自然寡矣。加上今之国也不太需要这种爱国的气势,此词牌后世必亡之。

5、贺新郎 别友的翻译,写给杨开慧的那首。

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这是毛先生的<<贺新郎.别友>>,据说这首词是在1923年间,当时毛与杨开慧分别而作。

〔贺新郎〕词牌名。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 “词”原来是歌唱用的唱词,都配有曲调,因此最早叫做“曲子词”。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绝大多数的词调都已失传,变得只能吟诵而不能按原调唱了。词的句子大都有长短,字音平仄和押韵方式都有一定的格律,但也有少数词人在个别地方对格律不太严格(本书对这些地方一般都不加注,免涉烦琐)。词牌最初有一部分是根据词意命名的,后来的作词者大都只按照一定词牌的格律来“填词”,词意不再与词牌有关,而在词牌之外可依词意另标题目。一九二三年六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毛先生出席了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九月至十二月,毛在湖南从事党的工作,年底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去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据此,本词可能作于这年十二月底离开长沙的时候。

一代伟人的毛先生,为了革命,牺牲了最亲爱的妻子和儿子、兄弟等。当时毛泽东正值而立,在国共两党中,或身居要职,或崭露头角,正是一代才俊,任重而道远,但为了革命大业,他不得不抛妻别子,出门远游,一方面是娇妻稚子的温馨小家,一方面是凶险莫测的茫茫征程,毛选择后者,但离别之痛、后顾之忧却油然而生,千言万语汇成了一首《贺新郎》。毛一生为杨开慧写了三首词,这是其中的第二首,也许是这首词暗示出的命运的神秘性使毛泽东终生对其另眼相看,前后珍藏、修改了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回首赏析这首词,确实能嗅到一丝不祥之音,“挥手从兹去。更哪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临别之际杨开慧那幽怨的神情深深地铭刻在毛先生心中,或许杨开慧也有预感,一次普通分手,可能变成永诀。“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真是一语成谶,终身追悔莫及。“人有病,天知否?”有点天人感应的意思,这种超越天人之隔的心灵感应和神奇想象。毛、杨之间的这种深厚感情和神奇感应,经过30多年的酝酿和发酵,终于又诞生出了一首大家所熟知的游仙诗,这也就是他写给杨开慧的第三首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6、”人间知己吾与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1923年,毛泽东还写过一首《贺新郎》词:

挥手从兹去,更哪堪凄然相想,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人有病,天知否?

在毛泽东传世的几十首诗词之中,为杨开慧写的有三首:一首别后相思的《虞美人》,一首送别的《贺新郎》,另一首就是众所周知的,杨开慧逝世二十七年之后,六十四岁的毛泽东写下的类似悼亡诗的《蝶恋花》。

毛泽东的诗词,一般说来格调都很高昂,很少作愁苦语,《虞美人》是一篇例外: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首词题为“枕上”,作于毛与杨结婚后的次年1921年。词写的不是很精练,显然是即兴之作。

1923年,毛泽东还写过一首《贺新郎》词:

挥手从兹去,更哪堪凄然相想,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这首词写的是夫妻离别,两个人“凄然相向”,不但有情有恨,还有误会。“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零”作动词,非常形像。细致地刻画出杨开慧曲折复杂的心情:感情上憎恨离别,理智上支持丈夫的事业,而且是冒死的事业。对于一个结婚二、三年的年轻女人,这是多么难以忍受的沉重的负担。这一切的愁云惨雾,一切的误会,都由作者一句“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与汝”扫荡开去了。多少信任,多少托付,多少安慰,全包含在这一声“知己”里。“人有病,天

知否?”意思不是很明白,应是交代离别的原因,作者以天下为己任,不得不暂时割断儿女之情。

词的下半阙,作者还是继续渲染离愁别绪。“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是极伤心的句子。因为极伤心,所以接下去的诗句才那样反常的激烈:“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表现出感情上的挣扎,凭山崩地裂,风雷激荡来割断愁丝恨缕。看似英雄气壮,更见儿女深情。结句“重比翼,和云翥。”应是指风雷过后,雨过天晴之时,夫妻双双,盼望能够比翼高飞入云。寄托十分高远。

7、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这首诗市什么意思

挥手从此离去

离别前凄然相向,倾诉离苦,让人如何承受。

我看你眼角眉梢,强忍热泪,满是哀怨。

知道你对上次的那封书信还有误会。

但是误会再大也只是过眼即逝的云雾,

在这人世间,能够称得上知己的,也就是你和我了吧。

这个世界上,有病需要救治,上苍可知道?

早晨东门路上被霜覆盖着,

横塘之上,还有半天残月,显得如此凄清。

汽笛声响,令人肠断。

从此天涯孤旅,后会无期。

让我们像昆仑山的峭壁倒塌,台风扫荡寰宇一样,

割断愁思恨缕,参加到革命中去吧!

在将来的斗争中相会,让我们比翼双飞。

8、“挥手从兹去”是什么意思?

”挥手从兹去”出自毛主席词《贺新郎·别友》: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解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已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挥手自兹去”出自李白诗《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挥手”即挥手、招手;“兹”即此;“去”离开;“从”、“自”二字意思相近,都是从。这两句的意思都是“挥手之间就从此离开了”。

9、人有病,天知否?的意思,出处.

贺新郎·赠杨开慧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一九七八年九月九日《人民日报》。

注释

〔贺新郎〕词牌名。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如本书中的《沁(qìn揿)园春》、《菩萨蛮》、《西江月》、《清平乐(yuè月)》、《采桑子》、《如梦令》、《减字木兰花》、《蝶恋花》、《渔家傲》、《十六字令》、《忆秦娥》、《念奴娇》、《浣溪沙》、《浪淘沙》、《水调歌头》、《卜算子》、《满江红》、《虞美人》、《临江仙》等都是词牌名。“词”原来是歌唱用的唱词,都配有曲调,因此最早叫做“曲子词”。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绝大多数的词调都已失传,变得只能吟诵而不能按原调唱了。词的句子大都有长短,字音平仄和押韵方式都有一定的格律,但也有少数词人在个别地方对格律不太严格(本书对这些地方一般都不加注,免涉烦琐)。词牌最初有一部分是根据词意命名的,后来的作词者大都只按照一定词牌的格律来“填词”,词意不再与词牌有关,而在词牌之外可依词意另标题目。如本书中的《长沙》、《黄鹤楼》、《井冈山》等就是。本词最近发现作者有一件手迹,标题为《别友》。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夫人杨开慧的。

〔一九二三年〕这年六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毛泽东出席了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九月至十二月,毛泽东在湖南从事党的工作,年底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去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据此,本词可能作于这年十二月底离开长沙的时候。当时革命形势在上升,作者“割断愁丝恨缕”而为革命事业献出全副身心的豪情,以及作者所预想的未来革命风暴的猛烈壮阔,在词中“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的比喻中得到强烈的表现。

〔挥手从兹去〕本于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

〔过眼滔滔云共雾〕云雾比喻误会。本句意为误会再大也只是过眼即逝的云雾。

〔东门〕指长沙城东的小吴门。古诗词中常用东门泛指送别之地。

〔横塘〕指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因塘东西长,南北窄,作者特称横塘。并暗用横塘之典,借指妇女居住的地方。唐崔颢《长于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清水塘附近有火车站。

〔凭〕意思是借以,包含两方,非单“请求”彼方。

〔昆仑崩绝壁〕昆仑山的峭壁倒塌。这和下面的“台风扫寰宇”都用来表示“割断愁丝恨缕”,参加革命斗争的强大决心,同时也烘托了未来的大革命的声威。

〔重比翼,和云翥〕指在将来的斗争中会晤时再在云霄中比翼双飞。翥(zhù注),鸟飞。

10、毛泽东人有病 天知否的病是什么意思

病:原指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的状态。在这里暗喻当时水深火热疾苦生活。

出自毛泽东《贺新郎·别友》,原文节选: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译文:

挥手从此离去。离别前凄然相向,倾诉离苦让人如何承受。我看你眼角眉梢,强忍热泪满是哀怨。知道你对上次的那封书信还有误会。但是误会再大也只是过眼即逝的云雾,在这人世间,能够称得上知己的,也就是你和我了吧。有病需要救治,上苍可知道?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23年4月,毛泽东从长沙调到上海党中央工作。1923年11月,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又生下次子毛岸青。就在毛岸青诞生后,12月,党中央通知他回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将于1924年1月举行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此时杨开慧正在娘家坐月子,而毛泽东奉命要到外地工作,因此他们自然会有一种难舍难分的依恋之情,但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他们还是毅然分别。于是,他写了这首词赠给爱妻杨开慧。据此,本词可能作于这年12月底离开长沙的时候。

主旨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诗人与妻子的离别之情和革命志士的远大抱负,既有缠绵的儿女情长,更有为革命事业的义无反顾,将青年毛泽东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描绘的淋漓尽致。

词中采用了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一方面用真切细致的白描,把夫妻间的离情写得细致入微,具体感人。通过典型环境中人物典型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人物既热烈而又理智的典型性格。另一方面又有艺术夸张,形成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

全篇始终围绕着个“别”字铺写,从话别、送别写到别后,脉络分明,但全篇又不着个“别”字,而完全让人们自己通过词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去体味,全词情真意切,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贺新郎·别友

关于挥手从兹去和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请阅读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折字组词-困字组词
  • 晨的拼音-晁的拼音
  • 春不老萝卜,春不老萝卜好吃吗
  • 予怎么读 矜怎么读拼音
  • 蜀中无大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典故
  • 靓怎么读,靓怎么读什么意思
  • 路轨大牌是什么 路轨什么意思
  • 广博的近义词-广博的近义词有哪些
  • 万箭穿心,万箭穿心结局是啥意思
  • 把水澄清拼音-把水澄清的读音
  • 本文由网上采集发布,不代表我们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cqycseo.com/yunying/33605.html

    联系我们